環保 · 循環

什麼?水也有自己的身分證?全球第一套智慧水生態系統是如何運作的?

產地溯源,是消費者開始有意識消費的第一步。本集楊家長輩經,邀請到 艾滴科技 營運長陳玫芳到場分享,一款碳足跡極低的白蝦,究竟如何養成?先從對土地、環境的關心說起,過往土地便宜時,養殖業總是一個池換過一個池,在海口紅樹林區不斷砍伐闢建,幾十年過去,荒廢養殖池舉目皆是,使得生態難以找回,當務之急便是減緩開發、開始復育...

與猴共舞,牠沒有你想像得那麼壞!

新聞報導中,每年總會傳來幾次「壽山獼猴又有搶食事件...」的消息,使得台灣獼猴總被貼上搶食、偷水果、搞破壞的負面標籤...本集楊家長輩經,邀請到 台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 秘書長林美吟,帶著聽眾走進高雄壽山,試著先放下對台灣獼猴的迷思與偏見,重新認識獼猴大小事...

向土地借礦石、植物、泥土來作畫,重拾就地取材的智慧,也找回人與土地的關係:專訪台灣大地原色洪晧倫

化學工業發達的年代,不只多數人不懂顏料製程,甚至連許多畫家都忘了傳統顏料是取自大地,更遑論天然顏料的提煉技術。然而,南投卻有位與眾不同的畫家,歷經九年時間,展開 台灣大地原色 計畫,堅持自己的顏料自己做,跑遍全台取土、依循時令採草,重拾古人作畫程序,更達成台灣土畫台灣的創舉...

5萬創業的水域清潔團隊,做對了甚麼而成為領域中能見度高又有選擇權能拒絕大集團投資的社企新創? 

汪洋大海中,不只有看得見的海漂垃圾,其實還藏著許多「看不見」的 塑膠微粒 ...本集楊家長輩經邀請到 點點塑 創辦人洪以柔,聊聊一位外文系出身的創業家,是如何靠著五萬元畢業即創業,透過團隊研發之海廢收集器,不只掃除海洋中的塑膠微粒,甚至回收再製成再生原料,真正實現循環經濟的內涵?

孩子長大後玩具價值如何再造?

二十世紀後期,尋求出口擴張的台灣,曾創下單年外銷十億玩具金額的紀錄,成為當時全球公認的玩具王國。事過境遷,本集楊家長輩經邀請到 玩具圖書館 的余良玲秘書長及張維庭執行長,一同分享如何透過募集閒置玩具,經過整理與維修,再重新分配給弱勢群體 ,創造出環境永續價值,也實現社會包容的可能?

Tasteme開設線上惜食專區!為店家省麻煩、為消費者省荷包、為環境省碳排,發揮即期品最高價值!

即期品,一直是店家苦惱所在,不只過期後將直接虧損,更需要花錢請人處理。 Tasteme 創辦人葉柏軍開發手機App系統,架設線上版惜食專區,透明化即期品優惠資訊,不只為消費者謀福利、省荷包,店家也能藉此回收成本並省下剩食處理費用,更為食物浪費議題,找到永續解方...

養蝦也能無人化?艾滴科技善用智慧科技為養殖業找勞動力解方,更實現蝦電共生的永續未來!

宜蘭頭城有一群高學歷青年,成立艾滴科技,以水質監測系統起家,整頓荒廢養殖場為基地,透過精密水質監測系統、自動化投料設備、無人化智慧管理等獨家技術,開創邁向無人化養蝦的永續未來,近年更搭上「漁電共生」風潮,提供「一站式養殖」服務,養蝦兼發電,實現農業科技轉型的可能...

步道也可以自己做?登山愛好者可以手作步道了!

近年古道尋幽、山徑探險成為全民運動,當走入百年前便拓墾完成的山間古道,不只看見前人與環境共存的精神,更能沿著老路發現不曾見過的台灣。從山海圳、淡蘭古道到樟之細路,前人走的路都逐一重現世人眼前,而背後的功臣是 千里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