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 · 生活
向土地借礦石、植物、泥土來作畫,重拾就地取材的智慧,也找回人與土地的關係:專訪台灣大地原色洪晧倫
化學工業發達的年代,不只多數人不懂顏料製程,甚至連許多畫家都忘了傳統顏料是取自大地,更遑論天然顏料的提煉技術。然而,南投卻有位與眾不同的畫家,歷經九年時間,展開 台灣大地原色 計畫,堅持自己的顏料自己做,跑遍全台取土、依循時令採草,重拾古人作畫程序,更達成台灣土畫台灣的創舉...
走一趟以永續為名的旅行,為地方價值搭建受人矚目的舞台:專訪島內散步創辦人邱翊
距離 島內散步 的第一場收費徒步導覽,已過十年光陰,我們再次拜訪創辦人邱翊,想問問他心中的旅行是什麼樣貌?也透過今年樹冠影響力投資共同合作的《回歸,再出發》永續報告書為引路,用不同利害關係人視野重新認識旅行,不只看見永續報告書對於企業經營的重要性,更發現旅行其實,茲事體大...
台灣的隱形資產?部落、海洋、藝術和文化的節點如何連結共創未來?
沿著山與海之間的台十一線,不論向南還是往北,途中的森林、川流、淺山、臨海不只是在地部落長出文化主體性、定錨族群認同的所在,更藴育了無數藝術創作的靈感...
把爸媽的童年存進銀行裡!
本集 聲鮮時采播客 出品楊家長輩經,邀請到 文化銀行 Bank of Culture 創辦人邵璦婷分享年輕世代投身文化保存的創業故事。原來要把文化存入銀行不是最難,但要提取出來卻不容易,不只考驗轉譯文化的能力,還必須考量傳統如何與現代產生關聯,攸關著能否換位思考的同理心...
步道也可以自己做?登山愛好者可以手作步道了!
近年古道尋幽、山徑探險成為全民運動,當走入百年前便拓墾完成的山間古道,不只看見前人與環境共存的精神,更能沿著老路發現不曾見過的台灣。從山海圳、淡蘭古道到樟之細路,前人走的路都逐一重現世人眼前,而背後的功臣是 千里步道 。
學街舞不再難如登天!革新播放器技術,只為讓學習更平易近人:專訪Swipe營運長曹凱閔
你曾想學舞蹈卻不敢踏進舞蹈教室?光靠影片自學卻總是沒有辦法? Swipe 是一款以手機為主的肢體學習App,可讓舞蹈教學影片,不只具有調整速度、前後視角、循環播放功能,更有能確認動作確實的疊影技術,近期則加入透過AI識別科技,提升學習成效追蹤。不只獲得GooglePlay 2021年最佳應用程式,更累積五萬下載...
陪跑員如何讓手創滾出國際商機?
本集楊家長輩經,邀請到PopUpAsia創辦人陳小麥,暢談舉辦 亞洲手創展 的創業故事,是如何從創作到創業,帶著無數創作者走向國際?亞洲手創展是亞洲第一個以促成手作創業者交流為核心的展會,透過集合創作者、通路商、投資人等,開展手創市場,目前超過三十城市參與、破千品牌與買家進場...
旅宿服務新創終於從天黑等到天亮!
本集楊家長輩經邀請到 H&travel 創辦人許天亮,談談如何從科技出發,為不擅長線上行銷與線上管理的中小型旅宿老闆,提供智慧定價策略、控房串接系統、多元曝光合作等專屬服務,達到營收增加目的。現有成果來說,光透過智慧定價,平均就為合作旅宿創造高達30%的營收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