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日期|

從空間視角看世界 探究事物根本的立體整合力: BIAS 衍序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劉真蓉

面對未來世界的必修課<6>

1.換位思考
2.擁有強壯的心與面對問題的勇氣
3.遇到挫折,擁有坦然放下、繼續前進的幽默感
4.遠保有解題的實驗精神

面對未來世界的共同必修課」系列報導

「衍序是一間整合型公司,一般大家都是從『策展』認識我們,但我們團隊在做的事除了策展還有更多!我們以議題性研究為基礎,聚焦於文化品牌與城市空間整合,為城市策展、建築規劃設計、企業文化品牌提出不同的想像。」

近幾年衍序規劃設計以空間整合智庫的角色橫跨各種領域,穿梭在不同主題之間,整合各方元素,透過展覽、都市空間打造呈現文化不同面向的精彩樣貌,屢屢帶來令人印象深刻且具代表性的作品,而每一次的精彩呈現,都來自於衍序規劃設計創辦人劉真蓉獨到視角的延伸。

以空間的視角看世界 想像事物最大尺度的樣貌

「臺北白晝之夜」以「都市創新」及「公共空間設計」兩大核心概念為出發,為市民提供親近藝術及城市的場域;「電力大地—臺灣電力文化資產保存特展」

以水文地誌學為線索,依時間軸組構百年電業的文化資產;「大溪大禧」整合宗教慶典、當代設計與社區社群,以新型態地域慶典演繹傳統文化;「2019臺灣文博會」沿著城市中的產業歷史空間,打造出「文化創新廊帶」,企圖讓文化的動能穿透時間與空間的厚度,串聯人們對城市發展的想像,也擾動各時代的空間和集體記憶;「鼓勵好室」巧妙結合農業機制與生活空間機能,以五座溫室構築成未來家屋的想像原型。綜觀衍序團隊過去的作品,「空間」總是其中的重要元素、甚至是企劃發展的主軸。

BIAS 衍序規劃設計
Nuit Blanche 白晝之夜」是全球的夜間城市藝術祭,2002 年創始於法國巴黎,在 10 月第一個週六跨夜舉行。「臺北白晝之夜」根基於「都市創新」及「公共空間設計」兩大核心概念,為市民提供親近藝術及城市的場域。透過藝術轉化都市空間,讓整個臺北市化身一夜限定的大型美術館!(圖 / 衍序提供)
BIAS 衍序規劃設計
「電力大地—台灣電力文化資產保存特展」以水文地誌學為線索,依時間軸組構百年電業的文化資產,透過環境脈絡、空間建築、設備技術,以至於生活記憶,由大至小,一層層梳理重整百年來豐富龐大的文資史料,進而轉譯成展覽的故事脈絡與場景體驗設計。(圖 / 衍序提供)
BIAS 衍序規劃設計
重新定位傳統慶典的「大溪大禧」,是為迎接有大溪第二個過年之稱的關聖帝君聖誕慶典,展開暖壽前祭。「大溪大禧」整合宗教慶典、當代設計與社區社群,是為期一個月、以新型態地域慶典演繹傳統文化的城市藝術祭。 (圖 / 衍序提供)
BIAS 衍序規劃設計
由文化部主辦的 2019 臺灣文博會,主題設定為「Culture On the Move – 文化動動動」,企圖讓文化的動能穿透時間與空間的厚度,「Culture On the Move」以城市為展場,透過進入台灣每個地方的採集、綜合展演、分享與創新,真實呈現動態策展的過程,尋找臺灣文化在地性與連接全球性的無限潛能。 (圖 / 衍序提供)
BIAS 衍序規劃設計
在2018與2019桃園農業博覽會中,衍序團隊以「鼓勵好室 Greenhouse as Home」巧妙結合農業機制與生活空間機能,以五座溫室構築成未來家屋的想像原型,引領大眾通往農業永續發展的理想境地。(圖 / 衍序提供)

「空間是尺度大的事情,空間就是環境,所有的事物都發生在其中,我常常閉起眼睛,去想像一個空間可以表現的最大面貌,從環境的整個涵構去思考、拆解其中的元素。」衍序團隊創辦人劉真蓉說明,在思考專案的時候,自己習慣以主題背後的空間出發,回歸本源,了解不同時空背景下空間、事件的演變,在其中找尋重要的,可以發展的元素。

以空間角度出發的思考脈絡,則立基於劉真蓉求學階段的專業學習與扎實訓練—由於從小喜愛藝術與環境,劉真蓉很早就訂定志向,大學選擇就讀景觀設計,讓自身創意能夠在大自然的「感性」,與設計的「理性」當中得到靈活發揮,「植物學、生態學、田野調查等訓練,學習過程像是在讀一個立體的百科全書,但同時也要思考如何運用設計將其呈現於不同的空間、環境中。」

BIAS 衍序規劃設計

為了擁有更扎實的空間訓練,劉真蓉決定進一步前往荷蘭貝拉罕建築學院(The Berlage Institute),在這所以建築、都市計畫、景觀設計聞名的實驗學校,所有參與者打破框架,在跨國度、跨領域的環境中進行各種城市空間實驗計畫,透過與企業的專案合作中培養跨界溝通的團隊實戰經驗。「在荷蘭參與的計畫,常常都是以十年過後的未來生活做設計規劃,在這過程中訓練了我們必須回歸問題的最根本,進而提出最好的解答。」

策展人的換位思考術 讓所有人看見腦海中的想像

衍序規劃設計將城市視為展場的延伸,專注於城市空間軟硬體的想像與打造,逐步累積團隊經驗以及作品,延續一路走來回歸「本質」的精神,在研究與實驗中找尋各種可能,朝向改善臺灣空間與環境的理想邁進,「策展人」則是現階段劉真蓉最廣為人知的身份。

好的策展能凝聚力量與共識,讓各式議題引起大眾關注、了解,進而引發共鳴與行動。對劉真蓉來說,策展人最大的挑戰之一,在於讓所有參與者在策劃的初期看見並認同策展人心目中對事物的想像,「我們想做的事情,面貌往往超出既有的想像,面對這樣的情況,只能花時間和不同對象溝通,有了共識之後,再想辦法將概念落實。」

BIAS 衍序規劃設計
大溪大禧「將軍與我」攝影紀錄。(圖 / 衍序提供)

在整合的過程中,以「換位思考」去溝通則是策展人必備的關鍵能力,劉真蓉解釋,換位思考不代表拋棄自己的想法,反而必須堅定自己的立場,立基於清晰的邏輯,試著與每個人做朋友、從對方的角度看事情,進而促進對話與理解,「最重要的是讓人知道你是來真的、是有心要做這件事情,再來就是找到有心想要一起參與的人,成為夥伴。」

以「大溪大禧」為例,延續百年的傳統宗教文化活動首度以當代策展的方式切入,除了團隊以往習慣合作的公部門、藝文工作者,與在地宗教社群的溝通整合更是一大挑戰,三十多個大溪在地傳統社頭(註1),也必須透過一次次的拜訪,以誠意與互信勾勒出對活動樣貌的共同想像。

註1:「社頭」是大溪特有的藝陣文化,也被慣稱為「軒社」、「子弟」或「子弟班」。大多來自於由同行業的成員組成社團參與遶境、也常以區域取向或信仰宮廟來組成。

回歸本源 追尋具有臺灣個性的當代文化特色

「策展這件事就像在編輯一本書,引導人們透過有限的內容,去領略背後想闡述的事物或價值。」

從空間的角度看事情,是在事物最大的樣貌中梳理出脈絡與亮點;從策展的角度看事情,則是如何透過有限的資訊,回頭看見資訊背後事物的整體樣貌。近年來本土文化意識抬頭,各領域的文化耕耘者思索、追尋何謂「臺灣文化」,進而以臺灣文化為主體,開展出多元的當代文化創意樣貌。2019年臺灣文博會也以「文化動動動 Culture On the Move」為主題,對接傳統與當代,以現代的眼光探勘臺灣人文與原生文化,匯聚各方能量,共同探尋臺灣文化能量的多元魅力,精準呼應了這場文化運動。

BIAS 衍序規劃設計
2019年臺灣文博會融入傳統表演藝術。(圖 / 衍序提供)

策展文博會的經驗,同時讓身為策展人的劉真蓉感觸深刻。「30歲以前,我總是認為自己一直留在國外發展,從來沒有想過要回臺灣。」劉真蓉回想,在過往所受的教育下,總讓人認為西方教育體制、西方文化是最好的,對於臺灣的、東方的文化價值卻著墨很少。回到臺灣之後接觸到許多精彩卻已面臨消逝的傳統文化,才讓她意識到自己對家鄉文化的認識是如此淺薄,並了解到身為文化工作者,追尋自己的本源是重要的、是更有力量的。

回過頭來聚焦於身處的設計、文化領域,如何抓緊屬於臺灣的文化個性,以當代的視角重新詮釋,將是臺灣文化在國際市場找到定位的重要關鍵,也是下一階段劉真蓉給自己與團隊的任務與挑戰。

每個人都需要一處與自己對話的秘密基地 陽明山上的郊山生活學

乍暖還寒的初春,充滿歡笑聲的冬令營正在陽明山上默默展開,位於陽明山上的「郊山友台27M」,是衍序多年來用心經營的複合式場域,劉真蓉在創立公司之前就接手了這個空間,與公部門搭配,推動URS27M的空間再生計畫。

BIAS 衍序規劃設計

「每個人都需要一處能夠找到自己的地方,在這裡你能夠靜下心思考,與自己對話,這個空間希望能夠在現代都市生活中,扮演這樣的角色。」

一個簡單有力的想法,劉真蓉在這座小而精巧的空間裡進行各種生活實驗,透過一系列關於土地共生、藝術工藝、食農文化及社區意識凝聚的實驗性策展和活動,揉合出屬於在地的「郊山生活學」,以空間為介質,傳達各種生活想像給大眾、公部門,即便未來這個場域的階段性任務結束,劉真蓉也期待「生活學」的精神能夠被更多人看見、被運用在不同地方。

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劉真蓉總會在自己策劃的展覽中保留讓孩子參與的元素,也時常抓緊機會串聯身旁有才華的朋友,在活動中給孩子創新多元的學習及啟發,「郊山友台27M」成為了最好的實踐場域,歷年除了餐飲、陶藝工作室、展覽,也舉辦工作坊、夏令營,帶領孩子親近自然環境,與山林共食共處,並透過全然體驗延伸肢體與藝術創作,盡情揮灑想像力與創造力。

劉真蓉觀察,成長過程中的各種體驗,對孩子的影響往往超乎想像,「我最大的孩子現在6歲,居然記得他2歲時曾經去過宜蘭綠色博覽會的五感食物教室,還跟我聊起當天活動的細節。」回顧自身的成長歷程,小時候的生活體驗,也對劉真蓉後續的人生發展帶來深厚影響。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 期許孩子永遠保有解題的實驗精神與勇氣

談起童年生活,劉真蓉笑稱那是一段被「野放」的日子,老家在山上、外婆家在海邊,加上時常跟著母親到山裡的聚落工作,在山海之間闖蕩的生活經驗使她從小培養起對環境感知的敏銳度。在家中自由的學習環境裡,也讓自己得以持續發展自己喜愛的繪畫,「曾經有一段時間我每天都要看中視氣象新聞,因為那時候得了全國繪畫比賽冠軍,作品會被放在氣象新聞的背景裡。」劉真蓉笑著回憶。而這一段生活累積起的,對環境與藝術的喜愛,也影響她日後選擇就讀景觀設計學系,一路發展至今。

BIAS 衍序規劃設計
劉真蓉與孩子溝通。

當自己成為了母親之後,劉真蓉也盡量不在生活及學習上給孩子太多限制,試著讓孩子主動探索、延伸學習、發展出屬於自己的興趣領域。只見劉真蓉從書架上拿下幾本動植物手繪圖鑑,她分享,自己的孩子喜愛閱讀各種動植物的圖鑑,搭配一組放大鏡跟望遠鏡,往往就這樣自己開啟了一場研究之旅,「我只需要扮演適時提供引導與工具的角色,你會發現當孩子靠自己的努力去研究、探索某件事,最後懂得往往會比大人多很多。」

依循著這樣子的實驗精神面對未來的挑戰,劉真蓉期許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強壯的心與面對問題的勇氣,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則要有坦然放下、繼續前進的幽默感。許多人一輩子都在尋找人生的「標準答案」,但是劉真蓉認為,人生是一連串遇見問題、解決問題,唯有在過程中不斷尋找解答,才能累積成長的能量,朝自己想要的人生邁進,而鼓勵孩子們以更寬廣的視野看待事物,則是身為母親能夠給予的無價寶藏。

BIAS 衍序規劃設計

劉真蓉給孩子的話

劉真蓉的推薦書籍

BIAS 衍序規劃設計
BIAS 衍序規劃設計

Mind The Map:Creative Mapmaking And Cartography

身為一個「空間人」,劉真蓉喜歡研究各種地圖中資訊整合的呈現,地圖的繪製立基於深入、透徹的研究,將複雜的資訊透過系統化的整合,做出讓人一目瞭然、科普化的呈現,與自身執行計畫、策展的邏輯脈絡不謀而合。

Welcome to the Museum系列動植物繪畫圖鑑

繪畫圖鑑綜合了科學資訊與藝術表現,透過適當的引導與工具提供,孩子能夠在書本與日常生活中開啟屬於自己的研究之旅,透過自己的努力去發現、獲得,最後學習到事物往往更令孩子印象深刻。

BIAS 衍序規劃設計

info
BIAS 衍序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網站
BIAS 衍序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粉絲專頁

面對未來世界的共同必修課」系列報導

圖 / 白騏瑋
文 / 白騏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