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欣怡是不可無料劇場 BIU Theatre 創團的核心成員,也是現任行政總監(前團長)。參加楊家長輩經 podcast 節目時表示,當初劇團先取英文名,BIU 是 Boring Is Unforgivable 的縮寫,是他們對自己創作內容訂下門檻,強調創作和演出的劇碼不可以無料、沒有內容。後來才被提醒,「無料」在日語也是免費的意思,覺得也蠻有巧合的趣味。
學生時代和戲劇結緣
回想自己最早開始對戲劇產生興趣,鍾欣怡是在國中二年級 (14歲) 第一次看劇場表演,當時感受無比強烈,但年紀小不知是什麼原因,後來才知道是所謂的「美學震撼」。自那時起,就會開始自己存錢,搭火車到大城市去看表演。當時還沒有高鐵。
因為自己對語言的興趣,大學時選擇主修西班牙語文,課後就和人搞劇場,也到處打工,包括擔任華語文老師,教老外中文,來補充自己生活花費。
鍾欣怡在大學畢業時,決定報考北藝大的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內心也想確認一下,科班專業領域的人士會如何看待自己的累積。報考時須完成一份長篇劇本,也是她人生第一次的長篇創作,面試時備受教授喜愛。雖然最後因為學科成績不理想沒能入學就讀,但也讓她對自己累積的劇場創作能力有了自信。
大學畢業後就成為文字工作者,除了持續劇場劇本創作之外,也在電視、電影等影視圈擔任編劇。此外,為了增加工作收入,也還兼職不少其他工作,包括寫專欄、散文等,也持續華語文老師的工作。
在劇場藝術創作的旅程中,鍾欣怡蠻早就開始涉入製作人的工作,從剛開始的拉期程、看戲劇格局、對接市場、公關宣傳、賣票等,畢竟對她來說,在劇場助理階段,排練、巡演等工作都相當熟悉。也是在這樣多年職場生涯的忙碌奔波中,她發現自己需要進一步充電,於是決定前往英國就讀研究所,希望有系統地重新整理自己對劇場藝術創作的知識。
留學英國的生命養分
聽過不可無料劇場和鍾欣怡的人可能知道,在她回嘉義創辦現代劇團之前,她已取得了 Royal Hollway University of London 戲劇碩士學位。楊家長輩經請她分享在英國學習劇本創作時期的生命養分,直說太多太多了。
在創作上,以非母語進行創作的碰壁和挫折難以一言道盡,但她也逐漸覺察到,許多表達與溝通不一定非依賴精準到位的語言不可。這個領悟也讓他開展了更大的創作可能性。
此外,在英國倫敦面對的觀眾,來自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也迫使鍾欣怡思考如何更好擷取人類共同經驗和理解元素,來和觀眾交流互動,達成戲劇的目的。這樣的關照也大大擴展了鍾欣怡創作的視野。
返鄉留鄉開展未知的將來可能性
結束英國留學的階段,鍾欣怡做了一個連家人都感到意外的決定,返回嘉義投入劇場創作。這些年來,不可無料一直在實驗性的劇場創作上嘗試和推展,目前的讀劇、獨幕劇、參與式劇場等呈現方式,逐漸為外界所知。劇團也非常重視文本形式,以此模式來堅持創作的品質。
這個沒有前例可循的方向,也意味著很多無法預知的可能性。這樣的想像空間吸引了鍾欣怡留鄉,也讓她得到重新認識自己家鄉的機會。
回到嘉義迄今已七年多,鍾欣怡感到嘉義這個城市不斷在改變之中。不只每年、每半年,甚至每季,她都覺得嘉義會增添新的風貌。這樣的變動背後,關鍵都在人,無論是公部門或私部門,都有讓改變發生的努力。
回想起來,有時會覺得嘉義好像既不算「中部」,也不算「南部」,似乎常常被「路過」,卻蘊藏豐富的內涵,值得停下腳步,好好細細發掘與品味。目前的嘉義,在鍾欣怡的口中,是一座「年輕的古城」,充滿著改變的動能,讓很多既有的元素不斷被挖掘和延展。更有趣的,是這樣的動能不是來自外力的衝擊,而更多是內在自發的力量。
也許,歷史經驗已不斷顯示,過往常被路過的忽略,如今看來也可能意味著更少的包袱,讓變動向前的進展更沒有過度的束縛或框架。
劇團的持續和展望
對於劇團經營的甘苦,鍾欣怡表示,實在多得說不完。但眼前的苦,也都會轉成將來的甘。
由於不可無料劇場的定位較具實驗性,發展時有蠻長的階段都在議題的攪動,例如《第366夜》的參與式劇場,就讓觀眾在嘉義市音樂廳有全新不同的體驗,劇場表演過程包含了40分鐘讓觀眾在舞台上睡覺。最近的劇場表演《歌舞之家》就在知名的嘉義市店家「桃城豆花」演出。

鍾欣怡進一步表示,在劇團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發展上,雖然成員都有共同的大方向與願景,但落地的方式每年都需要動態調整。對於藝文人口的市場如何擴大,大眾觀眾之外,她認為企業市場是極具開發潛力的藍海市場。由於戲劇本質在與人互動,如何利用戲劇元素協助企業產品發展、品牌行銷、人力資源發展等,都有很多可能性,也是他們劇團持續探索的主題。
此外,國際市場也是不可無料重視的開發領域。創團之初,陸續和新加坡、香港都有不同形式的合作,有立即且鮮明的文化撞擊和融合的成果。目前多語劇場的探索,也是劇團目前積極推展的重要項目。
至於跨界連結與合作,鍾欣怡認為,無論樂團等不同形式的藝文團體,或是地方創生的跨領域團隊,都有互補的可能空間。然而,所有合作關係都有賴條件的成熟,其中最關鍵的條件就是彼此的價值交集。這部分有賴雙方對彼此的看見。這並非一蹴可幾之事,而是需要各自努力累積價值佐證和品牌能見度,創造更穩固的瞭解和信任。
對於存在各種未來可能性的嘉義,鍾欣怡表示,留鄉也不代表是靜止固定的模式,而需要涉及持續的對外連結與交流,讓內外元素不斷地流通,才能為嘉義這座有歷史的城市,創造源源不絕的流轉演進能量。

Info
不可無料劇場 BIU Theatre – Facebook Fanpage
延伸閱讀:
【變革行動:嘉義篇 4】不可無料要用戲劇創作力添加嘉義快速演進的流體動能?Ft. 鍾欣怡/不可無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