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日期|

用平易近人的文字與影像 開啟讀者對地方的好奇心:下港女子寫有路用的遊記

資訊時代,瀏覽各種線上社群平台成為現代人日常,訊息的傳播相較以往更快速、方便,也提供了使用者經營內容的管道,只要有心人人都有機會成為具有流量與聲量的「自媒體」,而在這當中也有許多對於「地方編輯」懷抱熱情與理想的作者。

從瀨戶內到台灣、從都市到鄉鎮,「下港女子」以真誠的文字與影像構築出一篇篇在地遊記,邀請大家透過不同的視野重新認識台灣這片土地。本次「編輯地方」系列專題,《樹冠生活》特地邀請「下港女子寫有路用的遊記」創辦人楊甯凱與我們分享自媒體的創辦旅程,一窺新時代編輯地方的工作心法!

關於 下港女子

Hello,我是下港女子,因為手腳容易冰冷,在北半球都只想往南邊走。

有兩個酒窩和兩個梨窩的旅遊部落客,不受限南方的所見所聞,也可以分享頂港風景。

有路用的遊記的「路」是 A 點到 B 點搭建的橋樑,用不一樣的方式去認識更多地方;不僅是實際的地方旅行,也透過閱讀的漫遊、電影的神遊,各種遊覽世界的方式,擁抱好奇心。

起家厝是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擅長企劃形式的主題性旅遊、亂闖當地的庶民小吃、體驗地方風土民情,以真誠、溫暖但不獵奇的角度,拿著一臺三手的富士相機趴趴走,邊書寫地方旅途的真實樣貌。

-下港女子寫有路用的遊記

編輯地方
下港女子 楊甯凱(圖 / 下港女子 提供)

2019 年的夏天,在朋友的鼓勵之下,楊甯凱以「下港女子」為名,開始在部落格上分享「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遊記心得,由於過去任職於國際旅遊平台,累積許多旅遊經驗,海外旅行遊記成為她初期的寫作重點。沒想到經營半年後遇到 COVID-19 疫情全球大流行,只能被迫將寫作內容聚焦於臺灣國內,卻也因此為日後品牌定位開拓出一條明確路線。

透過文字與攝影,以及在職場多年培養出的行銷視野,「下港女子」不僅報導臺灣地方遊記、紀錄庶民生活文化、也投入地方刊物的編輯、甚至參與農產品行銷企畫。「內容溫暖」是下港女子最常得到的讀者回饋,楊甯凱說,雖然不太清楚大家所說的溫暖來自何處,但自己長久以來堅持用平易近人的內容開啟與讀者的對話,期待引發更多人對地方的好奇心。

編輯地方
嘉義牛稠溪畔。日常生活紀錄也是下港女子書寫地方的方式之一。(圖 / 下港女子 提供)

書寫地方,楊甯凱認為以中性觀點看待地方人事物、接納地方的不同樣貌是非常重要的。「看似美好故事的背後,有時候也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辛苦。」透過文章,楊甯凱試著將事情不同面向如實呈現,而非一昧呈現對地方一廂情願的美好想像。

在下港女子的報導中,在地人的「地方記憶」常是精彩故事的重要基底。隨著工作重回出生地嘉義居住,在探尋自身地方記憶的同時,持續分享地方精彩故事與迷人樣貌,楊甯凱也在過程中加深了與土地的連結。「在認識地方的過程中,地方也在認識我。」

跟著下港女子的腳步,或許未來某一天,我們會在這片土地的某個角落相遇!


編輯地方 Q&A

Q:在執行企劃型採訪的時候,事前會做什麼準備?如何確保在採訪中獲得好的素材?

採訪前一定要做功課!對受訪對象有基本的認識,當下才有機會產生更深度的互動交流。我會先在網路上、甚至到圖書館把相關的公開資料看過一遍,接著列出採訪大綱。不過採訪的實際情境和突發狀況有時候沒辦法掌握,所以我都會在對方同意的情況下在採訪中錄製音檔,日後整理素材的時候,可以再從中梳理出適合的寫作方向。

影像拍攝的部分,我會先到 Instagram 上尋找主題相關的 hashtag,在腦中模擬當下的畫面,事先研究好合適的取景角度、物品擺設等細節,到現場的時候才能快速做出反應。

編輯地方
《陳澄波密碼》小說地景—中央噴水池(圖 / 下港女子 提供)

Q:經營內容平台,不僅要創作圖文內容,還要負責社群、企劃、行銷等工作。工作執行上如何分工?

如果自己平台上的內容,大部分都是由我獨立完成。其他的合作會依據專案形式而定,有的時候分工會比較細,我就會主要負責圖文採集、行銷宣傳等工作。

也因為這幾個能力都有一定的基礎,其實很多時候也成為參與專案的優勢之一,可以讓內容跟行銷企畫結合得更好!像前一陣子參與屏東獅子鄉「2021 最芒季」,就是同時透過採訪報導與行銷專長參與專案的例子。

Q:現代各種網路社群平台發展成熟 對於各個平台的特性與優勢有什麼樣的觀察?能否簡單分享個人在社群經營上的策略或心得?

目前下港女子主要經營的平台有部落格、臉書和 IG。

在經營過程中可以發現臉書比較適合分享資訊類內容,也可以適時提供一些延伸閱讀的資料;IG 的使用者則比較抒情,我會透過小短文的形式,以事件當下的心境或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切入,即便是同一組素材,在兩個平台上的呈現方式我也會刻意這樣做區別。

部落格則著重於內容的累積,過往的內容也適合在部落格做分類呈現。部落格的另一個經營重點則在於 SEO 關鍵字的操作,每當有熱門議題出現,必須第一時間發布相關內容,抓到第一波關鍵字搜尋曝光。以之前分享電影「消失的情人節」拍攝景點為例,等到電影廣為人知之後,我的文章關鍵字搜尋排行就已經衝到很前面。

多平台經營的過程中,透過相同素材不同呈現,觸及到不同面向的讀者,當觸及的對象越多元,未來發展其他新的內容,我覺得讀者的接受度也會比較高。

編輯地方
《消失的情人節》嘉義拍攝地點踩點—白水湖壽島(圖 / 下港女子 提供)

Q:採集庶民文化內容過程中,如何在平凡生活場景中挖掘出亮點?拜訪地方、與地方交流時有什麼樣的訣竅或應該注意的地方?

我會試著和他們聊聊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談他們的專業。一般民眾面對專業相關的問題,常會因為謙虛而不願意多談,這時候從生活面向切入,把對話拉到他們最自在的話題和氛圍,他們會比較願意打開話匣子,有時候還會從中延伸出意想不到的精彩內容。

編輯地方
閒聊中也常常能夠挖掘出意想不到的有趣故事。(圖 / 下港女子 提供)

而在採訪過程中,要學會察言觀色,避免打擾到受訪者休息、或耽誤受訪者行程。這部分需要一些經驗,可以從一些肢體語言觀察,比如愛泡茶的長輩沒有再添加新的茶葉、受訪者聊到一半開始分心、滑手機等等,都可能顯示出受訪者想休息或有其他事情要處理,基於禮貌,受訪者或許會不好意思喊停,這個時候採訪者應該要主動為採訪做收尾。

另外,在採集一些地方野史的時候,常會遇到每個人的記憶或認知不一的情況,這種狀況下整理資料的時候我會相對保守,並且拿捏哪些內容適合分享,避免造成地方的對立或爭議。

編輯地方
嘉義後驛社區採訪走讀。(圖 / 下港女子 提供)

Q:對您來說,文字與影像最大的魅力或力量是什麼?

我覺得文字和影像最大的魅力,是能讓每個人有親臨現場的感覺!當你的文字和影像能讓讀者有現場感,就有很大的機會觸發他對內容產生興趣,成為他日後拜訪地方的索引之一。

Q:品牌經營至今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對每個內容創作者來說最大的挑戰應該都是「演算法」吧!(大笑)

前一陣子粉絲專頁的自然觸及整整掉到原本的十分之一,所以我覺得最大的困難是不斷依據演算法的邏輯做調整內容。還有必須隨時隨地處於接受最新資訊的狀態,依據議題適時分享相關的看法或內容。也因為如此,常常找不到讓自己好好休息的時機點,我認為這也是一大挑戰。

編輯地方
嘉義烈風光影民雄老照片展採訪。(圖 / 下港女子 提供)

Q:對於有心想經營地方內容的人會有什麼樣的建議?

會希望大家能夠用更多元的觀點看待一個地方或是城市,即便每個城市都存在大眾既定印象中的「刻板印象」或「標籤」,但我期許自己經營內容的方式應該要挖掘出表面背後的獨特內容,希望大家一起讓更多人用不同的角度認識真實的地方樣貌,避免淪為「一言堂」式的內容炒作。

編輯地方
嘉義街道。(圖 / 下港女子 提供)

info
下港女子寫有路用的遊記網站
下港女子寫有路用的遊記粉絲專頁
下港女子寫有路用的遊記IG

文字整理 / 白騏瑋
封面照片 / 下港女子 提供

延伸閱讀:

田文社 — 找到真心想寫的東西 文章就會好看(上)

ISSUE 09 「編輯地方 用自己的方式 說土地的故事」系列專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