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日期|

【嘉義行動 3】找一條跨界合作的路,持續用短影像來記錄嘉南之美 專訪種種影像王示衡

種種影像是 2019 年王示衡創設的影像工作室,主要是製作 3 到 5 分鐘的紀錄短片,紀錄嘉義一帶的人事物和生活文化。

王示衡畢業於世新大學電影組,畢業後就前往中國擔任一家紀錄片公司的導演。在那段經歷中,王示衡觀察到影像產業不同出路的可能性。在台灣,影像領域資源多集中在都會區,但中國各地方的影像資源相對更顯豐富,所以投入了不少資源在進行當地文化的影像紀錄與文化推廣。受到這種差異刺激,王示衡也開始想像,回台灣後在嘉義用影像開墾地方文化內容、累積地方文化資產的可能性。

王示衡眼中的南國家鄉之美

在他眼中,故鄉嘉義日常生活的細緻美感,來自不容易直接察覺的生活底蘊和生活節奏。在當前越來越崇尚快速生活步調的時代,嘉義庶民日常生活點滴較為慢節奏的美,是非常適合以影像方式來捕捉。這樣的生活文化紀錄,王示衡覺得相當重要。

在台灣雲嘉南地區,嘉義有點像「小天龍國」的味道。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雲嘉南邊界非常模糊,移動在其中,常常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否已在雲林或台南。對他自己來說,雲嘉南整個地區都有家鄉的感覺。

王示衡同時觀察到,特別在嘉義設計展之後,越來越多年輕人回鄉發展。好像某種開關被打開,嘉義人開始覺得家鄉存在的各種潛力與可能性。而且嘉義人似乎有特別好的組織力,能夠連結大家,回應一種集體的召喚,共同為改變迎向更好未來一起努力。

當楊家長輩經 Podcast 節目請教現在種種影像的創作計畫,創辦人表示,雲嘉南歷來是台灣的「糧倉」,揉和了農村文化和都市生活兩種景觀,有時被形容有一種「南國氛圍」,容易和其他地區的文化內容產生特色差異。目前持續累積的日常生活短紀錄影音,就是要好好呈現這種生活和文化的特殊色彩。

跨界串連探索可持續模式

為了工作室創作的可持續經營,王示衡表示自己仍在探索學習。他表示影像工作的特別之處,是一方面很像藝術創作人,另一方面又像做粗重活的勞工。工作時間很長,常常超過七、八個小時,有時甚至長達十二個小時。這樣的工作環境確實是不太健康的狀態。

2:種種影像
資料來源:種種影像創辦人王示衡。

最近接觸政府部門地方創生的專案,進一步思考跨界整合的影像角色和發展機會。在專案中,他們團隊用影像記錄了宮廟的家將成員日常。影音完成後,策劃了廟口放映與民眾學習跳家將的活動,得到顯著正面的迴響。大家體認到,家將文化的核心價值在保護家鄉鄰里,進而演化發展出目前的表象形式。因此,社會大眾對家將文化也出現了新的理解與看法。

對創辦人來說,影像可以不再只是傳播的工具,透過跨界整合,影像可以演化成回創生行動的主要元素與力量。這個方向需要更多的摸索、嘗試和經驗累積,希望可以逐漸找到影像工作的更多可能應用與發展機會,也為自己和工作室創作找到可持續推展的模式。

專訪至此,樹冠團隊再次感受到這次「嘉義行動系列」所呈現的共同點:雲嘉南長久累積的文化特色,在歷史演進的道路上,似乎過去所謂的「發展限制」,可能反而為現在前仆後繼投入的各世代心力,造就了未來發展更寬廣的發展機會。而年輕世代的加入,更為嘉義這塊土地注入了令人驚喜的演化活力。

各位讀者是否想抽空再度拜訪嘉義,好好地咀嚼品味嘉義的新風貌?

3:本集播客封面
資料來源:楊家長輩經,樹冠影響力投資。

Info

種種影像 chung chung film – Website


延伸閱讀:

【變革行動:嘉義篇3】種種影像要找一條跨界合作的路,持續用短影像來記錄嘉南的美好?Ft. 王示衡/種種影像 – Podcast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