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門走進位於地下一樓的練團室,歡樂的笑鬧聲隨之傳來,來自「 春麵樂隊 」的四位成員一邊調整著樂器、一邊交換著最近彼此的生活趣事。
五分鐘後,只見所有人有默契的收斂起情緒,練團室回歸寂靜,乾淨明亮的木吉他聲首先打破沈默,踩著靈活的音符跳耀登場;單簧管純粹質樸的音色接著緩緩推進,低音單簧管的渾厚與單簧管的明亮相互搭配,如漣漪般一波波渲染至整個空間;具有磁性的嗓音,以溫柔慵懶的唱腔搭配客家話,吟唱出一句句來自內心深處的真誠話語……,古典與當代在眼前交融而成創新與前衛,同時又以和諧、溫柔的姿態,用音樂訴說著故事。

對創作的實驗精神 讓音樂光譜的兩端相遇
春麵,來自年復一年、新與舊的氣息醞釀著、不斷茂盛滋養眾生的春日雨後。
春麵樂隊 ChuNoodle,有古典音樂的底蘊(單簧管、低音單簧管),有源自母語的韻味(客語、河洛語),融入當代流行音樂的溫度(吉他、華語、流行女聲)。
-春麵樂隊
春麵樂隊由主唱賴予喬、木吉他葉超、單簧管楊蕙瑄、低音單簧管高承胤所組成,單從編制來看,如此少見、甚至前所未見的組合,已經宣告了這個樂團的與眾不同。




四位成員分別來自不同音樂風格及背景,單簧管手楊蕙瑄具有多重「斜槓」身份,策展人便是其中之一。在2017年在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屬於城市的聲音》主題特展中,她邀請過去在爵士樂隊中相識的吉他手葉超,以大稻埕酒家菜文化與台灣流行樂史為主題進行創作;兩人也曾經與低音單簧管手高承胤在其他活動中共同演出,以三重奏的編制進行古典、爵士、電影配樂等不同曲風的嘗試,開啟日後合作的契機。
同一年度,主唱賴予喬所屬的「二本貓樂團」以獨特新穎的風格獲得第28屆金曲獎「最佳客語歌手獎」與「最佳客語專輯獎」,為客語音樂帶來新的樣貌。2018年,四人在楊蕙瑄策劃的「24 X 24 節氣音樂會」中相遇,對音樂的創新實驗精神使四人彼此一拍即合,甚至決定攜手參加客家電視台的經典歌唱比賽節目——「鬧熱打擂台」。在參與節目的過程中,四人共同改編許多客家經典歌曲,也透過創作探索著彼此的可能性、挑戰著彼此的極限,最後更一路挺進總決賽,順利拿到冠軍,「春麵樂隊」的雛形也就此誕生。
2018年底,春麵樂隊推出首張迷你創作專輯《狐狸莫笑貓》,三首歌曲涵蓋客語、河洛語、中文,更以其中歌曲《我在你的眼睛裡我看到了你》拿下第10屆金音創作獎「最佳跨界或世界音樂單曲獎」肯定。


《我在你的眼睛裡我看到了你》是春麵樂隊第一首共同創作的客語歌曲,吉他手葉超分享,這首歌有很多個版本,正式錄音之前更做了大幅度的調整。「練團的時候大家喜歡一起玩一些實驗性的聲響或音色,都是很棒的一些素材,但是同時必須思考如何和音樂的內容、歌詞的文本相互呼應,這首歌最後的呈現則很好的融合了兩者。」單簧管手楊蕙瑄接著補充,「這首歌其實有一個兩段式的呈現,第一段醞釀氛圍的感覺原本一直找不到,剛好那一段時間我和高高(低音單簧管手高承胤)在練極簡音樂,練團的時候一起實驗性的玩出了一個感覺,大家就現場一起jam(即興演奏)看看,最後長出了一個像是引言的前奏,剛好符合我們一直找尋的,在說故事前有一小段鋪陳的感覺。」
因為對音樂的創新實驗精神而相聚,春麵樂隊的作品也以獨一無二的姿態詮釋對音樂的理想與品味。

探索未知 擁抱兼容並蓄的創作能量
古典音樂的雅緻、爵士風格的靈活、客語文化的浪漫,並存著,猶如這島嶼承載所有美好的異同。
-春麵樂隊 《狐狸莫笑貓》
古典與當代的實驗性組合,也使春麵樂隊的創作過程充滿前所未有的挑戰。目前樂團大部分的作品,皆由主唱賴予喬創作詞、曲,接著由吉他手葉超負責構思和弦、曲式架構等編曲工作,最後再與全體團員在練團過程中試著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
吉他手葉超說明,從編曲的角度來看,主要的挑戰來自於樂風的差異與吹奏概念的不同,「在認識楊妞(楊蕙瑄)、高高(高承胤)之前,我對單簧管完全沒有概念,所以在編曲的時候會比較天馬行空,常常會有很多想法,但因為單簧管樂器本身的限制,要落實在演奏上其實是相對困難的。對我來說,把各種元素透過編曲整合在一起,並且符合歌曲的文本內容與精神是比較大的挑戰。」

「過去演奏單簧管主要以古典音樂的形式呈現,來到春麵之後由於樂器本身單旋律的特性,必須探索出與以往不同的表現方式來支撐起歌曲的合聲,所以比較多的思考會在自己的角色、樂器的力量要怎麼樣給,同時要很清楚樂團其他人的角色,像是我必須要很了解阿喬(主唱賴予喬)的想法,從她的角度去思考歌曲該如何呈現。」單簧管手楊蕙瑄分享。
低音單簧管手高承胤則進一步解釋,對古典音樂演奏者來說,主要的任務就是按照樂譜上的記載將歌曲完美演譯,跨越不同音樂界線之後,隨之而來的則是截然不同的挑戰。「為了跟春麵夥伴往前走,必須要有『編曲』的概念和能力來處理好自己的演奏呈現,這邊的『編曲』的指的是全盤的了解歌曲每個當下各自的角色是什麼、自己最適當的角色又是什麼,這樣的練習不會有標準答案,即便其他團員會給予意見與回饋,但是最後的藍圖必須自己決定、而且自己執行,這部分與過去古典音樂的訓練是完全不一樣的。」


投入客語音樂創作,主唱賴予喬一路走來獲得許多肯定與關注,同時也容易被冠上「復興客家文化」的使命,但是對她來說,創作客語歌曲的初心與目標並沒有這麼嚴肅。她以過去創作繪畫的經驗來比喻,「有時候你就是會很直覺的選擇油畫、有些題材就很適合用水彩、甚至用鉛筆稿表現留白,以創作者的角度來看,比較像是一個直覺性的、渾然天成的創作想法。」在研讀藝術史的過程中,賴予喬也不斷思考如何在當代實踐創意、做沒有人做過的事情,「客語是一個可以復古、可以新舊並存的素材,也打破我過去對創作的想像,而我只是從藝術創作的角度選擇適合的表現媒材。」
談到「客語」,總會直覺式的連結到「身份認同」議題,或許因為父母曾經歷過「國語運動」那個禁止說母語的年代,使賴予喬雖出生於客家家庭,但客語以及客家文化的一切從小幾乎不存在於家庭生活中,直到多年前主動提起創作客語音樂的想法,嚴肅的父親才願意擔任她的專屬客語老師,一字一句從基礎開始耐心教起。賴予喬也開始參加許多客家文化工作坊,進一步了解客家文化的不同文化,並將其融入至自己的音樂創作中。即使仍說著一口「不標準的客家話」,但是賴予喬認為透過語言、音樂、創作,能讓人們重新梳理過去及現在,以新的觀點重新檢視自身與土地的關係,用更多元、包容的心看待彼此。

不受框架侷限 享受音樂的純粹美好
不論是歌曲改編或是歌曲創作,春麵樂隊不斷嘗試用新的方式詮釋音樂。「復古」或著「創新」?一直以來許多人試著為春麵樂隊的風格留下註解,然而對樂團來說,如何將各自的音樂元素互相融合、對話、最終成為作品,才是最重要的事,也是現在這個階段給自己的挑戰。


對作品的要求,除了來自自身的堅持之外,低音單簧管手高承胤認為夥伴之間的開誠佈公也很關鍵。「春麵的編制組成比較特別,我們都了解這樣的音樂必須找到自己的特色跟語言,所以大家在討論音樂的時候,都很直接的表達出各自的想法,即便有的時候氣氛會比較緊繃,我們都願意一起探索更多可能。如果不這樣嚴格的要求自己和夥伴,那我們頂多就是成為一個蠻好聽的樂團,不會有進一步的突破。」


2020年秋季,春麵樂隊即將推出全新創作專輯—《到底》,這張專輯以樂團一路走來發生的各種故事為靈感,透過歌曲呈現每篇故事獨特的畫面,並運用時間軸的概念串聯整張專輯,除此之外也包含了兩首客家傳統山歌的改編。「整張專輯的創作元素都來自夥伴們的日常生活,每一首歌曲背後的創作過程也都很有意思,有一首歌甚至是當場即興出來的;改編的部分,傳統歌曲有過去那個年代的觀點與味道,這一次則邀請大家用2020年春麵樂隊的觀點來細細品味。」
從樂風到語言的跨界融合,春麵樂隊的創作看似一場大膽的冒險,實則是一段細膩又不被框架侷限的探索旅程,隨著音符穿越時空,在樂譜上自在跳耀,刻畫下屬於自己獨特耀眼的印記。




info
春麵樂隊粉絲專頁
圖 / 白騏瑋
文 / 白騏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