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日期|

【專訪】Fantimate 創辦人張凱特 為音樂人與粉絲建立親密互動平台

資料來源:20230621 楊家長輩經

Fantimate 的創辦人張凱特投身音樂領域工作超過15年。從她說話既條理又穩健的內容和語調中,很容易察覺她對音樂產業多年累積的見解與經驗。

原本大學學的是家政和大眾傳播,因為畢業製作主題是校園慈善演唱會,在過程中認識了自然捲、蘇打綠、橙草等創作樂團,畢業後也就在這些音樂圈朋友的引介之下,一腳踏入了音樂產業。期間還創業了兩次,一次是 2013 年提供音樂經紀服務的親愛的音樂 Dear Musik,另一次則是2021年底設立的 Fantimate,致力於協助音樂人深度經營粉絲關係的專業服務。

從公司的命名 Fantimate,是粉絲 fan 和 親密 intimate 兩字的結合,不難猜出創辦人的價值訴求和服務定位。目前主要的服務有三個主軸:

一、音樂人電商平台:

如果要舉幾個關鍵詞來描繪這個電商平台,應該是音樂人 IP 、周邊商品、新市場開發。

Fantimate 的電商平台主要是販售獨立音樂人的周邊商品,而不以音樂作品為主,因為坊間已有專注於此的平台,例如小白兔唱片、元氣唱片等。Fantimate 不希望搶食競爭既有的有限市場,而希望透過音樂人創作內容的 IP 化和商品化,能夠為音樂人和從業者開創新的市場收入機會。

目前市場接受度最高的商品包括衣服、毛巾、老帽、貼紙等,都是那些穿戴出去就知道聽誰的音樂,是誰的粉絲,有很鮮明的身份認同感。

平台消費都會先成為會員,註冊個人資訊。從去年三月至今,累計大約七千多名消費會員。

二、音樂人行銷顧問:

Fantimate 的行銷顧問服務,常從音樂人表演活動的籌劃或宣傳新專輯的企劃開始,協助他們從自身特色定位、發展歷程與樣貌、粉絲視角回饋、中長期的發展可能性等,來進行行動規劃與階段目標設定,例如新專輯銷售目標。所以和 Fantimate 合作的藝人,通常會走向長期合作關係的模式。這可能也和過去創辦人長年擔任音樂經紀人的角色有關。

行銷顧問的工作也會包括廣告投放的工作。這部分凱特很重視數位工具的應用,也與專注於社群輿情分析的合作夥伴 QSearch 速解人意,合作開發了音樂人的數據儀表板,讓音樂創作者或團隊以最直觀便利的方式,快速掌握自有的第一方數據,搭配第三方數據,來了解目標聽眾對你的看法。再以此作為後續行銷策略擬定的根據。

目前的獨立音樂人傾向自己創立公司,自行經營音樂事業,而不是簽給唱片公司。因此,他們就更需要和專業的數位行銷服務方合作。因為 Fantimate 同時兼具數位行銷和音樂產業領域專業,對話溝通順暢無礙,更容易受到他們的青睞。

三、粉絲俱樂部/ 音樂人訂閱制:

2023年下半年即將推出的音樂人訂閱制,其實就很像在幫藝人做數位版粉絲俱樂部。這個數位粉絲社群是放在音樂人自己的頻道,而不是像臉書粉專、Youtube、IG 等那樣的外部一般性社群平台。自建頻道經營粉絲社群的做法在美歐日的音樂產業很常見,但台灣目前還沒有類似的服務公司。

在外部一般性平台經營粉絲社群,長久以來是台灣的主流做法,但近年演算法干擾,觸及率受到嚴重限制。外部平台上的粉絲數字浮而不實,因為也無法真正接觸到他們。

此外,一般性平台均一化運作,不容易呈現音樂創作藝人獨特的美學感受、品味風格和世界觀。粉絲之所以熱愛、著迷和追隨,這些個人風格的營造,正是成功的關鍵,也是分層行銷的重中之重。

市場的驗證已可證實上述張凱特的看法。以獨立音樂人黃玠為例,他本是崛起於 2006、2007 年代 indie 花草系的獨立音樂人。近年來台灣新生代聽眾轉向嘻哈、電子音樂等曲風,黃玠長達七年沒有新專輯推出。然而,由於凱特的協助,2016年以電子報方式創立虛擬的「黃玠國」,每月兩封黃玠本人用心撰寫的近況說明,受到粉絲熱情歡迎,開信率極高。目前已累積一萬五千多位「國民」。2020 年在 Legacy 舉辦兩場國民大會演唱會,其中設定一場國民限定專場,兩千多張票竟能在短時間內完售,大幅節省行銷支出。

這個經驗證明,「只要你願意花比較長的時間,跟這些粉絲進行深度的溝通跟互動,粉絲們也會在你需要他們的時候站出來,用實質的行動來支持。」在這個時代,創作樂團或藝人需要花時間好好深度經營自己的粉絲。在經營自己的群眾關係時,要有分層行銷的思維,針對不同的族群,採取不同的行銷素材和溝通邏輯。

Fantimate 的目標音樂人與主要服務收入

凱特表示,由於上述的服務相當專業,而音樂人也要設立自己的官網,並投入後台維護工作,因此成本也高。如果藝人本身沒有一定的票房基礎,可能財務上難以支應上述的投入。目前會找 Fantimate 的音樂人大多已設立公司,並有一定的營運基礎,可能需要再藉助更多的專業人士,挑戰更大的行動計劃,朝下一個發展里程碑邁進。

未來當 Fantimate 進入更為穩健的經營狀態時,凱特預估上述三類服務的營收結構,將以電商銷售和音樂人訂閱制為主要收入來源。目前已推出網站預購,活動現場快速取貨,既可掌握消費群眾的資料,亦可優化聽眾的消費旅程體驗。

Fantimate 團隊打造與公司願景

上述服務的提供需要跨領域人才的加入,例如電商經營、數據分析、數位行銷、技術工程師等科技應用與商務人才,和音樂產業創業人有幾整合。過去音樂產業的從業者多來自領域同溫層,相對封閉。目前公司有六人,除了兩位具有音樂產業領域知識之外,其他都來自不同的行業領域。

提起公司願景,凱特提出她自己的期許,公司不必太大,能有二三十位專業者專注於公司定位和服務主軸,做深入、做到極致,陪伴音樂人成長壯大。「專注並發揮所長,陪音樂人一同成長。」這就是張凱特對 Fantimate 的願望。

凱特進一步補充,如果 Fantimate 的發展可以對更多人產生激勵與鼓舞,讓他們投身加入音樂產業其他領域,為音樂人提供更多專業的協助和服務,讓整個音樂產業發展得更好,凱特創辦人覺得這樣就遠遠足夠了。

Info
Fantimate 音樂人電商


延伸閱讀:
【變革行動家】音樂是我們的信仰創立的Fantimate是怎樣的實踐? ft. Fantimate創辦人張凱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