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日期|

【變革行動家】90 後牛寶賢創辦寶島製造,要為我們的未來製造什麼?

楊家長輩:今天特別高興邀請到一位認識蠻久的朋友,寶島製造創辦人牛寶賢。

牛寶賢:大家可以叫我牛寶,很高興今天有機會來。

寶島製造如何誕生?

楊家長輩:請問牛寶,在創辦寶島製造之前,你是學什麼、做什麼的?

牛寶賢:大學讀財經,研究所讀 MBA。常見 MBA 畢業生會選擇去金融業或快速消費品 (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 FMCG) 產業。實習時我都接觸過,也增廣不少見聞。但當時是網路創業盛行之時,聽過太多成功的範例,而且網路公司比較沒有框架的營運特質很吸引自己,於是就和夥伴投入電商創業,開始熱衷參加國內外各種創業競賽等活動與社群。

後來覺察到自己對公司經營管理、領域人脈、產業認識等仍然不足,需要再鍛鍊一下,就決定加入一個充滿創業活力的新創團隊 PopDaily (波波黛莉的異想世界)。在這裡目睹網路產業發展的各種機會,也確定了自己對數位廣告、設計、線上線下行銷、跨界品牌合作等事務的熱情。最後決定再次創業,專注做這些事。

楊家長輩:寶島製造何時創設的?

牛寶賢:2021 年,到現在也才兩年半。

楊家長輩:寶島製造的目標客群也是網路世代為主嗎?

牛寶賢:因為當代行銷曝光主要還是靠社群,所以社群傳播的我們擅長的主力客群是25到34歲,但也會向上延伸到35到40歲的部分,以及向下 18 到 24 歲客群的部分。

網路世代的消費特性

楊家長輩:就你觀察,這群「千禧世代」和「Z世代」的網路世代消費者有什麼特色?

牛寶賢:在社群媒體發展趨向成熟的現在,不同年齡層的愛好有收斂趨勢。雖然對價格可能仍有不同敏感度,但普遍更重視商品品質、對新產品更樂於嘗試和體驗,也重視體驗的完整度,並且更習慣也擅長做經驗分享。新世代消費者重視分享所形成的「社交貨幣」,或可以彰顯自己的生活風格、個人品味。

這些特質以 25 到 34 歲的客群最為堅定,較大年齡層相對只是感到有趣。

楊家長輩:最近看到一篇《經濟學人》的文章,講述新世代是個「重視意義」的世代。你如何詮釋解讀?

牛寶賢:當前世代,物質已經相對不虞匱乏。消費商品也趨向「國際零時差」。社群媒體和數位零售已經讓他們的物質層次滿足很容易達成,所以他們會更希望能彰顯個人風格和與眾不同的價值。

楊家長輩:那對於線上結合線下(Online Merge Offline, OMO)的消費體驗方式,你有什麼觀察?

牛寶賢:我很幸運當初能在 PopDaily 工作,見證了社群紅利和線上媒體盛世。當時的線上行銷成本相對友善,各種線上商務可能性得到實際落地的演練。但這些年來,社群紅利退去後,線上成本已顯著增加,在一些操作手法上已經有線上線下黃金交叉了,我個人覺得線下體驗的成本效益開始浮現。

再者,已經習慣社群媒體的新世代消費者,對品牌與商品的體驗期待越來越高,線下體驗提供了線上資訊的驗證機會。當線下體驗超過了他們原本期待時,就會對品牌的接受或忠誠度提高;反之,則產生失望和不滿,所以在產品跟服務的基本盤尚未顧好前,談行銷都還是太早的,以免被負評衝擊。

線上和線下本來就應該整合,只是目前整合的迫切性大幅提高,做生意的難度也增加。

楊家長輩:最近幾年由於抖音和 TikTok 的崛起,短影音蔚為風潮。有報導指出,短影音在創造商業收益上,似乎不如長影音。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牛寶賢:我認為短影音的流行是不可避免的趨勢。現在資訊與內容爆炸,大家都對過度包裝修飾的內容感到疲乏。短影音簡單粗暴,減輕消費者負擔,雖然我個人認為這趨勢不完全健康,但卻是必然趨勢。

至於導購效果,目前確實可能不如長影音,但我認為是因為短影音發展時間尚短。就像當初 YouTube 為代表的長影音出現時,產業內也曾有許多人點評效益不如傳統廣告一樣。事實證明是,現在大多的關注時間與廣告預算都已經下到這些平台和創作者們身上了,不變的還是好的內容與擴散方式,再給短影音一些時間,成功的案例會出現,適合的商業模式也會發展出來。

當然,人工智慧的應用也適合短影音的發展,除了掌握消費者資訊外,影音內容的組合與優化速度都會提升。

寶島製造里程案例

楊家長輩:好的!那回頭來好好介紹你創辦的寶島製造。它主要提供哪些產品或服務?針對哪些客群?

牛寶賢:寶島製造是在我擔任 PopDaily 行銷總監時衍生的想法。當時主要做美食、生活風格的垂直媒體,發現台灣的美食,特別是小吃,很有國際特色。但無論是街頭小吃,或中小型的門市連鎖,因為消費者持續進化,而經營者光在備料、展店等營運管理上都已費盡心力,商品與服務做得很好,但在包裝設計、社群溝通和媒體行銷上普遍有提升的空間,成為一種領域剛需。

於是,我就想從自己擅長的設計、包裝、媒體行銷服務出發,讓這些品牌有機會讓更多人知道。過去累積的經驗很多是在餐飲業、食品零售、旅館等產業領域,但寶島製造並沒有排除其他領域的客戶,例如觀光局等政府部門、金融業等。只是比較熟悉的領域,我們更能為產業價值的提升有所貢獻。

楊家長輩:那你覺得寶島製造在設計、包裝、行銷的服務能量、優勢或強項是什麼?

牛寶賢:可以從精神和執行兩個面向來說明。在精神上,寶島製造非常強調生活風格這個價值,一個人活著是立體的,所以我們發想時都大多都考量情境化、說故事。可能有人覺得我們風格偏酷或偏向日韓系,因為那和我們團隊成員的成長和生活環境有關,例如街頭文化、音樂或熱舞等,也自然成為我們喜愛融入的元素。其實我們的客戶也大約有相同的世代經驗。

在執行面,我特別喜歡跨界,可能是跨產業,也可能跨媒介。例如,我可能會從客戶的產業出發,和插畫、電影、餐飲、選品、旅館等領域元素整合,而整合的主軸就是我們主張的生活風格。

楊家長輩:可以分享你覺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專案或經歷嗎?

牛寶賢:第一個可以分享的例子,是星期五美式餐廳 TGI Fridays。這是我小時候就知道的品牌,來台灣已經 30 年,和我的年紀差不多。所以專案執行的感受更深。

這項專案可說超出我過往線上工作經驗的舒適圈,幾乎所有的內容和活動都在線下進行。我們以他們發源地紐約的地鐵車廂為設計主元素。這也是我首次製作大型戶外實體裝置,高達一層樓的車廂模組,需要很多木工、金工等人工製作。因為移地快閃展示的需要,採取模組化、方便拆裝的設計為主。

我也結合了國際知名的台灣街頭塗鴉團隊,將餐廳菜單的內容在車廂內以塗鴉呈現,形象照拍攝也找自己喜愛的朋友風格,週邊商品整合東區某選物店合作去製作及販售等元素。這次經驗讓我們團隊對線下活動的執行有了更深度的認知與經驗。

另一個可以分享的專案是近期的跨國品牌聯名合作,主要是台南康橋慢旅。業主已連續兩年和日本插畫家合作,而本次專案我們提議提升合作層次,找了日本知名的選物品牌 niko and…,首次進行雙方的跨界合作。專案主軸是思考一段好的旅程及旅館居住體驗有許多行銷接觸點,所以我們盡量讓旅客從進入旅店的大廳開始,一直到進房內的相關備品,都能感受到康橋慢旅和 niko and… 兩個不同品牌的美學風格融合。

此外,為了融入更鮮明的台南元素,我們找了台南蜷尾家合作,推出客製化的古早味四菓冰,也找了台南知名的創意調酒品牌設計兩款調酒「彈珠汽水」與「府城微醺」,讓旅客在旅店內就能享用。

因為這個合作架構較大,涉及了不同國家的品牌方,而他們各有合作的期待值,其中的跨國溝通、品牌定位、商品和旅館領域執行上的諸多細節,遠超過原先的想像。所以,寶島製造團隊在這專案中也學習很多,頗有脫胎換骨的感覺。

寶島製造的未來想像

楊家長輩:對於寶島製造發展的展望,例如 5 到 10 年之後,你希望開創出什麼新局面?

牛寶賢:寶島製造的起點是家廣告公司,但我們整合線上、線下,和各類產業做跨領域合作,策略上我視廣告服務是一種進入產業的手段或入門通道,未來的寶島製造會是一家娛樂公司,也是一個生活風格的品牌。

現在我觀察到的趨勢,是工作、產業領域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市場競爭也變為跨域異業競爭。因此,我們必須多元整合線上線下、周邊商品、實體空間等商品服務,例如我們就在台北車站附近與許多生活風格都很棒的品牌合夥開了一家咖哩飯店「朱雀 SUZAKU CURRY SHOP」。我希望寶島製造可以為我們的客戶提供娛樂和生活風格的複合產品服務。

1
資料來源:牛寶賢/寶島製造。

2
資料來源:牛寶賢,朱雀咖哩創辦人

創業人甘苦點滴

楊家長輩:很精彩!走在這條路上,可以分享你的甘苦心聲嗎?

牛寶賢:先說甘吧!如果專案的執行,可以接近100%和自己心中理想吻合,那是任何創作者最大的滿足。再者,創業讓我成為業主,而不是過去的專業經理人身份,得到更多和其他創業者彼此分享甘苦、交流經驗的機會。這也讓我感到收穫特別大。

苦的部分太多,應該數不清吧?首先,創業要面對和處理的問題與原先預想往往存在很大的落差。營運行政、財務、聘僱、營運管理等心力的耗費,業績案源的維持壓力與焦慮,工作和生活的高度重疊,幾乎沒有假日休息時間等,都是創業人的難處,感謝合夥人與夥伴們的信任。

楊家長輩:和家人相處呢?

牛寶賢:其實我很幸運,太太非常支持我。她有財務專業背景,所以在金流和財會方面都能提供很重要的協助,和我高度互補,所以我就更能專注在業務開發和創意發想上。

楊家長輩:創辦人今天的分享真精彩,對長輩我都有不少啟發。感謝你寶貴的分享與時間,希望未來還能再邀請你來節目分享。

牛寶賢:謝謝大家。

3

資料來源:楊家長輩經

Info

寶島製造有限公司 Formosamade – Facebook Fanpage


延伸閱讀:

【變革行動家】90年世代所創辦的寶島製造,要為我們的未來製造什麼?ft. 寶島製造有限公司 創辦人 牛寶賢 – Podcast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