綽號「袁老闆」的袁浩程大學時代在校園就能熱賣奶酪、沙拉,和各系藝術小商品,但販售物品時不惜血本,動機其實就是服務同學,讓大家開心。就讀他心中最好的藝術大學——北藝大時,學的是舞台設計,特別喜歡製作各類道具。袁浩程也熱愛藝術,欣賞有藝術才能的人。這樣的特質,也讓學校老師很喜歡他,得到推薦出國留學的大力支持。
升學,還是投入社會?
然而,當他開始打工賺錢時,發現社會和校園環境很不同。北藝大畢業生也許享有豐富的社會資源,單純認為出國深造,回台就可以當個有貢獻和影響力的設計師;但社會對北藝大畢業生的觀感未必和自己感覺的相同。
這樣的發現也刺激袁浩程思考,如果出國唸書和實習四年,再到好萊塢兩三年,回來台灣已是七、八年之後,那時台灣的藝術工作環境又會有多少改變?後來他決定留在台灣直接投入工作。當他將這決定告訴老師時,老師轉而力薦直升北藝大研究所,攻讀舞台設計碩士。研究所入學沒多久,發現和大學所學差異不顯著,於是決定在讀書的同時,進入社會多闖闖。
創業的初心
當被問到,投入創業最想改變的是什麼?袁浩程回答最想改變台灣藝術人的工作環境。在自由接案的時期,觀察到許多電影美術和攝影人員,不但工作報酬低,也不時因工作壓力和過勞因素發生車禍等意外而身故,劇場從業者也面臨相同的困境。
在這樣的工作環境還願意留下來為自己熱愛的事物努力,袁浩程認為都是理念情懷令人敬佩的人,因此決定創業就讓團隊的成員可以有更好的薪水和有保障的工作環境。
如果能讓藝術工作者生活得更好,袁浩程也更能持續投入自己熱愛的主題和領域,就有機會厚積台灣的文化。大家去去日本、歐洲看教堂、古堡,去美國看百老匯、看電影,就是是因為欣賞這些國家的文化,但台灣除了人情味或滷肉飯之外,還有什麼文化內容?袁浩程相信,如果能努力十年、二十年,影響的人會漸漸增加,也可以長出台灣自己鮮明的文化。
順風順水的創業起頭 「山峸製作設計」
大學時就參加教育部的 U-Start 創業競賽。畢業兩年後,袁浩程開了一間工作室。業務運作得相當順利,於是在 2018 年底決定以 100 萬元設立公司,取名「山峸製作設計」,主要是擁有工廠製造能力的舞台設計團隊。當時案源意外的多,2019 年業績就衝上千萬,也享有些許盈餘。那時根本沒想過會接不到案子,就一直找人正職加入。在 2020 年疫情來之前,團隊大約九人,舉辦尾牙時還發放獎金把盈餘花光。疫情剛爆發,開始沒有事情可做之初,甚至還覺得新奇有趣,他回想起來,這一切靠得真是一股傻勁。
疫情的洗禮
袁浩程感謝疫情的衝擊,讓團隊有了反省思考的契機。重新檢討過去專案,開始認同公司應該要維持相當的獲利,才能持續地穩健經營。那時到處籌資借錢,終於又籌到 200 萬元,讓公司繼續營運。
2020 年下半年,因為政府部門對藝文領域的紓困和補助,公司又以劇團為主要客戶,在下半年即入帳了原本全年預期的營收。2021 年境外新冠病毒入侵台灣,營運再度進入營收不穩定的狀況。所幸那時營收規模的成長也讓借貸相對方便,團隊成員的心態也更為處變不驚,到 2022 年時,團隊已決定公司的發展需要更長遠規劃,應該要超越針對劇場的B2B業務,開發其他商品服務來拓展新的市場和營收。
山峸主力產品服務
目前山峸製作設計如同公司名稱,以空間設計和製作需求的服務為主,除了個別設計或製作之外,也主打「一條龍」的專案管理服務,同時提供設計和製作。這樣的整合能力,可以避免分拆給不同團隊的資源壓縮,讓 100 萬經費實際可直接用於創造價值的金額提升到 70、80 萬以上。
製作設計產業其實是相當浪費的產業,因為租倉庫保存很花錢,許多活動的大型道具、佈景只會在活動中使用一次就直接丟掉,因此袁浩程也積極對國內劇團推廣「永續製作」,並將循環經濟的概念納入公司實際的製作流程中,嘗試創造永續供應鏈。
他希望減少一次性道具的使用,讓寶貴的劇場經費可以被更好的運用,因此建置道具租賃機制,建造了一個大約 180 坪的倉庫,來存放各類可供租借的道具,目前主要客戶包括多數台灣知名的劇團以及春浪音樂節。未來目標也會朝大眾婚禮佈景、音樂片MV拍攝等市場推進。

從空間經營延展的培育基地
2020 年山峸開辦二手書店,經營者是袁浩程的學長王政中。書店內有三十人左右的劇場和一間酒吧,可以辦講座和展覽,也可以聚會活動。因為這空間,山峸團隊也誤打誤撞承接了地方創生的計畫。
因為書店位於北投,距離母校北藝大很近,常有許多朋友會來這空間聚會。袁浩程於是透過這個小空間,分享山峸團隊在業界和市場的所見所聞,希望傳遞更多的資訊給藝文社群。同時也希望校園內做戲劇的學弟妹,可以好好利用這個小空間實作劇團發展的各類工作,踏實累積專業,而不是一開始直接進入大型劇團,因為大劇團未必能提供新進從業者更充分的鍛練機會。
在疫情的洗禮中,部分人員的異動也刺激袁浩程思考,如何將公司培訓人員的方式,發展成為教材,甚至山峸是否能夠發展一套培訓系統,成為協助創作者做藝文創業的育成單位。

以空間設計力開展的藝術創生冒險
目前山峸探索中下一個可被複製的產品,和山峸出色的空間設計力有關。過去多年來團隊持續打造故事感強烈的空間,而近期和密室逃脫的業者合作,驗證了山峸空間設計的沈浸感頗受市場消費者歡迎。因此,不但嘗試將團隊的空間設計能量應用在其他商業空間,甚至推展不同領域的合資機會。
進一步延伸,袁浩程甚至已著手籌備其他店面的開設或合作,例如咖哩飯店等。在他構想的十年願景中,山峸要成為一個多業種的集團,透過山峸的空間設計,結合其他各類不同業種的領域專業,就可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給藝文創作者,並且在這樣多元的生活場域,不斷碰撞出更多的創作靈感和作品。
至此,你相信這位年僅三十歲的山峸製作設計創辦人,可以在不久的未來打造一個令人充滿期待的北投藝術鎮嗎?

Info
山峸製作設計 Ridge Studio — Facebook
延伸閱讀:
【變革行動家】和藝術談戀愛的山峸「袁老闆」,準備怎麼運用空間設計力翻轉台灣藝術創作者的工作生態?ft. 袁浩程創辦人/山峸製作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