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日期|

新型體驗 與土地的線上約定

從五月中開始的三級警戒,讓「外出」這件事不再那麼的習以為常。對於永續旅行品牌「島內散步」來說,無法舉辦任何的導覽、深度體驗、各地小旅行等活動,看似遇到極大的挑戰與危機,不論是對於企業本身的營收,抑或是如何持續傳遞理念、讓更多人認識台灣這塊土地。

但危機亦是轉機,島內散步此時也開始思考,在疫情下、疫情後,與疫情共處的未來世界,實體活動是否是「唯一」的方式來達成島內的願景、使命,讓更多人認識這塊土地的美好?

三級警戒也讓許多店家人潮銳減,當中不乏知名老店。
三級警戒也讓許多店家人潮銳減,當中不乏知名老店。

雲端散步起步 與老客戶的約定

對於島內散步來說,從三級警戒開始,與長期支持的老客戶關係中斷,是第一個面對到的挑戰。過往老客戶透過不斷地參與各個路線,跟隨島內散步從台北街區、再到新竹、全台各地,如今無法出門,也就暫時失去最直接和島內連結的方法。

島內散步的產品企劃賀翔提到:「從之前的訪問、互動我們知道,老客戶參加島內是為了獲得更多知識、放鬆心情,便以此為基礎去思考新的可能來維繫關係」

所以將實體旅行以線上方式呈現——雲端散步,就因此誕生,但因為是全新的業務,目標便鎖定在持續傳達理念、維繫客戶關係,,也讓島內團隊訓練不同形式的設計、不同的服務模式,帶領客戶一起嘗試全新的可能。

雲端散步實際畫面。(照片:島內散步提供)
雲端散步實際畫面。(照片:島內散步提供)

從實體進入雲端 是全新的一種服務

賀翔提到,雲端散步不只是把實體導覽拍下來、直播,實際上這是完全不同的邏輯,客戶無法置身在實體環境中、無法自在的到處觀察、逛逛,完全會受限於操作畫面的人,因此誕生新的角色:攝影師。攝影師除了拍攝、直播,更要與導覽老師事前討論好走位,講到哪時畫面要跟到哪,導覽老師的手指到哪,手機就跟上去,就需要不斷的事前討論、練習並建立默契。

因為觀念也正在改變,需要重新設計一個服務流程,因此每個場次事前除了數次的線上會議討論路線、更需要花時間在腳本設計和至少一次的實體彩排。彩排過程除了導覽老師、主持人、攝影師的討論與合作,也包含在設備上如麥克風搭配、手機拍攝用的穩定軸等測試,而路線若有進到在地店家,更要詳細溝通屆時如何介紹、拍攝。一場雲端散步約 1-1.5 小時,背後所付出的準備時間往往超過 10 倍以上。

攝影師與導覽老師的搭配需要不斷練習。
攝影師與導覽老師的搭配需要不斷練習。

負責導覽《台灣省城隍廟─致那些 1949 的移民們》場次的育芬老師認為,習慣的調整與練習對自己來說特別重要,如果是預錄至少面對突發狀況可以重錄,但如果是直播就更需要練習,因為幾乎不容許有突發狀況。

此外,現代人多數習慣看線上影片,無法有太多的耐心。如果畫質不好、畫面停頓、搖晃,很容易就影響客戶的心情與感受。對此除了攝影師與導覽老師的配合,也誕生另一個角色:棚內主持人。

畢竟在線上導覽,總是會有空白的時間、點與點之間的移動時間,這時要持續留住觀眾的注意力,除了依賴攝影師的鏡頭畫面做一些變化、轉換,也要讓主持人與客戶互動,透過提問、分享其他趣味內容、照片,讓客戶持續專注收看線上導覽。

棚內主持人透過不同的畫面與客戶互動。(照片:島內散步提供)
棚內主持人透過不同的畫面與客戶互動。(照片:島內散步提供)

在螢幕後的參與 讓互動性更強

育芬老師自己觀察相較於實體,客戶在螢幕後更敢、更願意互動,包含提問、回饋。尤其線上導覽除了畫面、語音,客戶也能用打字的方式在線上會議室內表達想法或是問問題。所以文字訊息也讓線上導覽有了更多元的變化,並強化了互動性。

實體導覽或小旅行,區域範圍受限在特定一個地方、以場域內的內容為主題;但遇到像是「建築」這類的主題,特定類型建築可能會遍佈各地,實體導覽就受限無法一次滿足。因此島內散步的雲端散步系列中,除直播現場導覽,也包含預錄+直播的模式,打破實體導覽的距離限制。

例如其中一場《地表最大中國城─在臺灣的中華復興風格建築》,是談中華民國政府撤退來台後,為了強烈呼籲中國共產黨同時期推行的文化大革命,因此積極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包含圓山飯店、故宮、臺灣銀行高雄分行、衛福部臺南醫院等,遍布全台。這樣的主題導覽透過預錄、線上講座等不同方式的結合,就能在同一場次呈現不同的場域內容。

企業支持 參與對地方的關注

在這個時間點,許多企業對於線上活動還在觀望,或是因為疫情衝擊而凍結員旅等預算。但對於台達電子來說,此時卻委託島內散步合作來做線上員工旅遊。負責企業接洽的同事致遠認為,上次在 2020 年的合作讓對方有很好的成果,累積了信任與信心,台達電子更願意嘗試新的方式,成為業界首創員工旅遊假能夠參與線上旅遊;此外在這時支持島內,更是支持台灣的地方、支持台灣在地團隊、讓員工一起關注地方議題與發揮企業理念,跟在地一起渡過難關。

為了讓台達電子的同仁有豐富的線上體驗,島內散步更將宜蘭深溝、嘉義瑞峰、大稻埕都以雲端散步來呈現,更結合包含親子活動、物產包等各種多元方式。例如嘉義的洗愛玉活動,島內事先將物產寄到台達電子員工家中,就能讓參與者在家裡跟著嘉義在地夥伴一起洗愛玉。

寄送實體包讓雲端散步更有感。(照片:島內散步提供)
寄送實體包讓雲端散步更有感。(照片:島內散步提供)

島內與客戶們 持續對地方的關注

負責大稻埕線上導覽的導覽老師韻華表示,疫情下如果還能開店的店家,受疫情衝擊相對小一些,因為大都是盤商或是有固定來到大稻埕的客源,如中藥行、南北貨等。即使如此,若是原先下游的客戶如餐飲業者因疫情停業、衝擊,大稻埕店家也是會連帶受牽連;不過也因為很多家庭改為在家做菜、避免群聚而減少去大型市場,改成來大稻埕採買,所以有極少部分的店家生意反而變好。

受影響最嚴重的,多半會是新創、文創店家,因為這類店家較依賴觀光客、假日到訪的客人,所以在疫情中這類客源就幾乎不存在,許多人熟知的名店就因而暫停營業或是歇業。

對於想在地的現況、發生的事情,賀翔說到,這些在疫情的時機點,對客戶來說更有意義,因為客戶非常想知道自己去過、熟悉的地方在疫情下的樣貌,包含大稻埕、艋舺、台北城等。

在地店家的現況,也是島內客戶相當關心的重點。
在地店家的現況,也是島內客戶相當關心的重點。

雲端散步不只產生了另一種全新的 know how,也讓理念更進一步延伸。除了可以給客戶不同的體驗、不斷創新與變化,新的模式更讓客戶在「看到台灣土地的故事」之外,可以不受限制的持續關注地方事務、參與地方現況。


延伸閱讀:

不只窗外的生活 還有生活的土地:疫情下的全新視野

用遊戲說地方故事,用遊戲喚醒議題:聚樂邦打造的遊戲世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