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日期|

走一趟以永續為名的旅行,為地方價值搭建受人矚目的舞台:專訪島內散步創辦人邱翊

約莫十年前,從台北大稻埕開始,出現了一群特立獨行的旅人。一團人通常不超過二十位,他們不搭遊覽車代步,改以步行漫遊;不用大聲公介紹,只用耳機默默聆聽,甚至不走著名老街,反而探訪老店、造訪小巷,因為他們相信,那裡才有「巷仔內」的私房故事等待被發現。獨特的走讀方式,與當時幾乎行程千篇一律、訴求一條龍服務的制式旅行相比,顯得獨樹一格,是 島內散步 最初給人的印象。

十年回首,我們發現原來島內散步當年並非特立獨行,而是更早看透旅行永續的關鍵。低調是為降低干擾;散步是想深入在地,以尊重角度欣賞在地,旅行其實是趟溫柔的拜訪,與今日大眾對永續旅行的理解,不謀而合。如今,距離島內散步的第一場收費徒步導覽,已過十年光陰,我們再次拜訪創辦人邱翊,想問問他心中的旅行是什麼樣貌?也透過今年樹冠影響力投資共同合作的《回歸,再出發》永續報告書為引路,用不同利害關係人視野重新認識旅行,不只看見永續報告書對於企業經營的重要性,更發現旅行其實,茲事體大…

島內散步
慶祝島內散步十週年,出版《回歸,再出發》永續報告書,展現永續旅行的價值與實踐。本文以當中多方利害關係人視野為出發,重新理解旅行的影響力所及。(圖片來源:島內散步)

一趟旅行,實踐在乎夥伴的價值!

當只扮演旅人角色,許多人沒想到,永續旅行所能創造的首要價值,竟關乎從業人員的照顧。「島內散步最重要的利害關係人是團隊夥伴,從報告書的回饋來看,夥伴們高度認同島內散步,能加深在地認知,也能讓工作結合興趣,讓我非常印象深刻。」從報告書來看,就有94%員工認為相比其他工作機會,島內散步更能實踐自我理念。對此,邱翊分享了嘉義夥伴怡秀的故事。「很多人都問我為什麼島內散步要去嘉義,那是因為兩年前,島內散步想到地方發展的時候,我們詢問同事有沒有意願深根地方,就跟嘉義人怡秀聊到這個計畫,正好她也想回鄉發展,後來接到了嘉義市政府『新二通計畫』的委託,就順利讓她『回嘉』。」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不同於多數永續報告書「講好不講壞」的慣例,島內散步竟透明揭露了當前團隊的不足。「調查時,我們發現同事普遍反應工作與生活失衡,且認為組織分工與內部溝通需要改善,我們就做了後續個別訪談,發現造成失衡的原因,可能來自組織權責劃分、流程不夠明確等問題。因此,除了開辦教育訓練,我們也採購了ERP系統,試著從解決組織結構問題開始,進而提升夥伴工作效率,就有機會能改善失衡狀況。今年九月,我與夥伴一對一會議時,發現狀況正在改變。」看來永續報告書對邱翊來說,並非為做而做的公關品,而是提升經營管理的工具,能夠協助看見組織當前的不足之處。

島內散步
島內散步創辦人邱翊。面對永續報告書,唯有誠實面對經營狀況,並給予實際改善行動,團隊才能持續向上發展。

一趟旅行,竟能活化地方創生?

島內散步的永續旅行,不走訴求觀光團客的景點,反而著重開發有地方價值、在地故事的店家,帶著旅人從當地人觀點,走入真正的在地。因此一趟旅程,往往就能透過實際消費或參與,支持到在地店家與地方創生團隊,讓旅行也能達到與地方共好的可能。

有別多數企業規模化的『大樹模式』,往往因為不斷擴大,而讓樹蔭遮蔽了陽光,使得大樹下的生態無法共生。島內散步的發展,應該像竹筍一樣,不斷從土地上冒出來,再長成新的竹子,可以獨立長出自己的天空。」從永續報告書成果來看,就有77%地方合作團隊認為彼此合作能達成使命實踐,並高度認同島內散步價值,相信合作能深化地方認同感。也有89%在地導覽員回饋,與島內散步合作能達成「傳遞在地觀點的滿足」之目標,都是對於活化地方創生的直接肯定。因而邱翊也透露能與地方共好的三點關鍵,在於不與地方爭利、尊重地方想法、願意資源共享。除此之外,邱翊也分享自己其實與北投說書人、港都認識王、雙口呂、雞籠卡米諾等地方團隊,以月為週期,持續深化地方創生的發展討論。

島內散步
與關西地方團隊合作,拜訪關西最後一片茶園,也造訪在地百年紅茶公司,與在地共生共好。(圖片來源:島內散步)

目前島內散步除了在台北設點,也支持團隊夥伴回鄉創業。新竹地區由「地食新竹」領軍,從風土與食物角度,希望陪伴「新新竹人」從他鄉變故鄉,深化對土地的認同,不只看見新竹的不無聊,也能長出屬於在地的生活。嘉義地區則由「環食好室」深根,從美髮院重生的老屋出發,透過空間活化、文化展演與深度導覽等方式,重現嘉義二通生命力。邱翊笑著說:「或許未來全台可能會出現一個島內宇宙,裡面會有很多的星系,每個都獨立、長得不一樣,看起來彼此沒有相連,但當中卻有引力,能把彼此牽連在一起,這就是島內宇宙。」其中,地方團隊的串聯引力不只來自共同目標,更有島內散步共享的行銷、財務系統、資訊系統資源,意在透過合作,共同讓地方價值受到矚目。

島內散步
翻新嘉義中央第一商場一間超過四十年的美髮院,成為挖掘在地故事的環時好室。(圖片來源:島內散步)

一趟旅行,能改變既有員旅框架?

不只提倡大眾永續旅行,邱翊也看見企業員旅、教育訓練、家庭日、Team Building 等企業端合作需求,抱持旅行能不能更有價值原則,從環境永續、文化永續等面向著手設計,與企業共同展現企業社會責任。光是展開服務的2021年,就累積126間企業接待,總計出團205團,共有9,500人參與的好成績,當中不乏人數超過500人的大型合作。因為善於結合當地環境與歷史文化,注重參與者間團隊合作,並顧及參與安全及當地發展永續性,如Google、麥當勞、誠品書店、台達電等企業都曾合作。

島內散步
以徒步導覽展開員工旅遊,島內散步帶著企業客戶走進以往不曾探索的地方故事。(圖片來源:島內散步)

「島內散步主要能為企業帶來員工照顧與地方價值共創的成果,其實常常協助企業與地方建立關係,讓企業服務能更接地氣,當中也感謝樹冠影響力投資長期協助媒合企業合作。」當翻閱永續報告書,便能發現企業團客章節中,「增進公關 / 品牌形象、提升雇主品牌價值、實現企業ESG / CSR 目標」等面向上有著正面回饋。一趟永續旅行,似乎正改變著既有員旅的框架。

一趟旅行,也是對議題論述的發聲!

如果每一次消費,都正決定著未來的樣貌,其實好好決定旅行去哪,也能支持你所關注的議題。相比遊樂園或是老街,島內散步透過徒步旅行,就曾帶著旅客走進228人權記憶、踏入同志遊行行列、深入都市黑暗面(如幫派、角頭、更生人等)、拜訪林森北條通之路、前進批發市場的清晨叫賣、探訪台北最後一片農田等,都以議題為核心出發,用一趟旅行認識一個議題。

走過議題多元探索階段,目前島內散步聚焦於文化資產、水資源、食物三個核心議題,希望透過旅行的五感體驗,不只用於文化資產保存的意識提倡,更能藉由親身經驗,傳達環境保護的價值,就曾以SDGs為靈感,開創多達12條永續路線,深獲好評。

島內散步
島內散步關注海洋與食物議題,長期合作位在馬崗的「曙。旅」,帶著旅客認識海洋資源的現況,更用討海人觀點認識環境。(圖片來源:島內散步)

定調「回歸,再出發」, 島內散步 的十年心得…?

至今,當說起徒步導覽與永續旅行,許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島內散步。自2012年統計至今,已接待超過八萬人次收費導覽,更設計出超過四百條旅行路徑,是貨真價實的全台走透透。而「回歸,再出發」這本全台第一本以「永續旅行」為指標的永續報告書的問世,忠實呈現團隊成果。

問起撰寫初衷,邱翊說:「想要做永續報告書主要有兩個目的,一來希望了解過往我們為利害關係人創造了哪些價值,因為我們提供的是無形服務,過往很難去量化夥伴或顧客在意哪些面向,以及當時的滿意度,所以透過永續報告,就可以進一步掌握。二來是希望透過永續報告書,重新盤點過去十年軌跡,讓我們更清楚過去十年是怎麼走,而下一個階段又要怎麼接下去。也就呼應主題:回歸,再出發。」面對永續報告書裡分數有高有低,邱翊堅持透明揭露,認為創辦人不該欺騙自己,不該被成果蒙蔽,面對與認清才是向上的契機,也是執行永續報告書的本質意義,不能只是形象包裝,如果沒有具體回應,利害關係人也不會感受到改變。

如此說來,從永續報告書的多元利害關係人角度出發,讓我們意識到一趟旅行原來不只具有有多重意義,更產生著複雜影響力,只要多在乎一點點,就有機會創造共生共好的可能。而秉持著多元觀照精神,邱翊為我們展示了旅行的更深體悟。

島內散步
島內散步創辦人 邱翊。

Info
島內散步官網
島內散步紛絲頁
島內散步《回歸,再出發》永續報告書


延伸閱讀:

以永續報告書為方法!為企業量化永續成果,不只促成內部溝通,更成為重要決策依據!專訪樹冠影響力投資創辦人楊家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