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日期|

用行動守護玩樂的權利 一場親子共同參與的遊戲場改革行動: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林亞玫

面對未來世界的必修課<3>

1.不只提出問題,更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2.相信自己的能力,對自己保持信心。
3.面對自己在乎的事情,主動參與、主動付出。

面對未來世界的共同必修課」系列報導

寒假的最後一天是個豔陽高照的好日子,位於臺北市中心的華山大草原遊戲場,一早就擠滿了前來玩耍的孩子,此起彼落的歡笑聲不絕於耳,彷彿成為了整座城市的背景音樂。環顧四周,相較於一般常見的塑膠遊具設施,眼前這座遊戲場具有獨一無二的特色造型,遊具的設計更極具巧思。正當看得出神之際,遊戲場的幕後重要推動者—「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發起人林亞玫帶著充滿活力的女兒夏夏出現在眼前。

林亞玫

聆聽 孩子心目中期待的遊戲場樣貌

「這裡是一個由兒童參與表意、設計師設計的遊戲場。」林亞玫說明,華山大草原遊戲場為臺北第一個實驗性遊戲場,最初由「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以下簡稱「特公盟」)向臺北市政府提議,將遊戲場的設計回歸使用者「孩子」為本,最後花費了兩年時間以工作坊形式,邀請孩子參與遊戲場的設計發想,「你們喜歡玩什麼?」、「你們想要怎麼玩?」透過遊戲中的互動,引導孩子們表達心目中所期待的遊戲場樣貌,再透過轉譯傳達給設計師,最後落實在遊戲場的規劃、建造上。

「比如孩子說他想要能跟朋友一起盪鞦韆、他想要站著盪鞦韆、他想要盪得很高從上面跳下來,所以設計者就設計了這個『飛天鞦韆』,大面積的堅硬材質讓孩子們能夠站立在上面,可以多位孩子一起玩,用鬆鬆的鋪面,確保落地的時候不會受傷。」將天馬行空的概念轉化為能夠實踐之方案,過程中針對可行性、安全性考量所做的設計、材質選用,皆與景觀設計師、幼教老師等各領域專家進行討論定案;更重要的是,工作坊中來自不同年齡層、不同身體條件的孩子給予的回饋,使其成為一個共創、共融的友善遊戲場,所有孩子都能在此找到屬於自己的角落。

林亞玫接著說明,身後煙囪造型的特色溜滑梯,以及一旁火車隧道造型的遊戲牆,分別呼應了遊戲場所在地前身—「華山酒廠」與「華山驛站」的過往歷史,對特公盟來說,遊戲場除了玩樂,也可以是一個訴說故事、呈現歷史人文的絕佳場域,「孩子了解自己從哪裡來很重要,如果藉由遊戲的過程中認識自己所身處的地方,會是一個絕佳的環境教育互動過程,如果每座遊戲場都能訴說當地社區的在地故事,那就讓遊戲場本身更有特色、更好玩了!」

林亞玫
火車隧道造型遊戲牆呼應在地歷史。

一群在乎孩子遊戲權利的媽媽 推動特色公園改革

「遊戲場對小孩很重要,像太陽、像呼吸、像喝水、像吃飯,像爸媽的愛,一樣重要。」

──南海實驗幼兒園 超級可愛月亮班

談起遊戲對孩子們的重要性,林亞玫引用了《遊戲場發生什麼事?》一書中,南海實驗幼兒園106月亮班孩子們的文字創作。這本書以孩子們自身的繪畫與文字,表達了當初參與特色遊戲場設計工作坊的過程與心得,林亞玫說,孩子無時無刻都想玩,把遊戲視為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特公盟的發起,正源自於孩子們的遊戲權益受到剝奪,一群在乎孩子遊戲權的媽媽們,決定站出來主動發聲。

孩子們最愛的磨石子溜滑梯被無預警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隨處可見、千篇一律的塑膠罐頭式遊具,同樣的事情也在其他地區發生,孩子們喜愛的溜滑梯、鞦韆、沙坑一個接著一個消失,孩子遊戲的樂趣受到了大大打擊。

林亞玫
特公盟夥伴合照 (圖 / 特公盟 提供)

看著身旁孩子們的失望落寞,深感政府單位對於孩童遊戲空間規劃之草率魯莽,這群在乎孩子遊戲權的媽媽們決定串聯身旁志同道合的媽媽共同發聲,透過臉書社群發起「還我磨石子滑梯」連署,短短一週收集到超過三千份連署書,2015年年底更號召超過百位家長參與臺北市政府前的陳情會,最終獲得臺北市政府的允諾—往後不再拆除磨石子滑梯,但是對林亞玫與媽媽們來說,持續推動政府打造「適合孩子的遊戲空間」,才是更重要的目標。

林亞玫

嘗試推動遊戲場「改革創新」的過程中,「安全性」始終是公部門最大的顧忌,媽媽們決定主動出擊,組成「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開始分工合作,運用生活中的零碎時間研究起遊戲場安全法令、找尋國外特色遊戲場案例、請教相關領域專家;除此之外也創建臉書粉絲專頁,持續向大眾倡議推動遊戲場空間改革的重要性,「那一段時間常常與媽媽們直接在遊戲場就上起安全法規的課,遊戲場也成為我們與大眾溝通的第一線,手拿著一張A3的文宣就開始跟現場的家長們分享。」林亞玫笑著回憶。

匯聚了大眾的民意支持,加上特公盟主動整理出的國外遊戲場資料及論述背書,在與市政府經過多次陳情、溝通之後,遊戲場改革的議題逐漸獲得重視,在公部門與民間攜手共創之下,特色遊戲場陸續在臺北市街頭綻放,親子的廣大肯定與迴響更進一步讓這股遊戲場改革能量擴大發酵,其他縣市紛紛將其納入市政規畫,特色遊戲場從此在全臺遍地開花。

不止提出問題 更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除了身為遊戲場議題的推動者,特公盟也扮演著公部門與民間之溝通橋樑,在第一線面對問題與疑慮,試著用行動找出解答。

以沙坑之維護為例子,沙坑是深受孩子們喜愛的遊樂設施,卻因為容易有貓狗大便、碎玻璃等髒亂問題受到許多民眾的反對,面對此疑慮,特公盟成員號召鄰里自發性組成清潔隊,到社區遊戲場進行沙坑的清理、翻沙、曬沙,共同維護出優質的遊戲環境,甚至吸引來自各地的親子朝聖造訪,就連原本極力反對沙坑設置的當地里長都因此改變態度,成為主動支持、推廣的一份子。林亞玫接著舉例,為了讓公部門將「翻沙」納入遊戲場的例行保養工作,特公盟甚至號召了一次「百人翻沙運動」,「翻完之後的沙坑有一道一道的波浪,超級漂亮,照片上傳分享以後獲得許多人關注,過沒多久發現公部門開始主動派人去翻沙保養了。」2015年,全臺北市共計只有五座沙坑,在眾人的推廣爭取之下,現在已成為各地遊戲場的標準設施。

林亞玫認為,特公盟能夠成功發揮影響力的關鍵,在於「主動付出」的態度—不只是提出問題,且試著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樣的態度不只感染了群眾,也從下而上影響到公部門,成為推動社會變得更好的動力。

林亞玫

玩樂 是一種自由 也是一種權利 在陪伴中看見孩子的成長

「每個人都有權利以自己喜愛的方式休息。他也有權利和朋友們見面,一起玩耍。」

—《人,你有權利》

回想起童年時的玩樂經驗,「遊戲」總是無所不在,在放學的路上、在雜貨店、在街頭巷尾,只要有朋友,遊戲就自然而然發生,林亞玫記憶中的玩樂,是一種自由、一種沒有目的性、隨時隨地可以開始的活動。直到成為了母親之後,才發現現代生活中,有個特定的場所叫「遊戲場」,然而這個遊戲場卻充斥著許多的「規定」,「不行、不準、不要!」從告示牌上的禁止規定,到家長對孩子行為的諸多規範,對孩子來說應該是最自由自在的遊戲場,卻往往充滿了許多限制。特公盟認為擴大大眾對遊戲的想像,重塑臺灣的「遊戲文化」也是重要的課題。

「以前遊戲場告示牌總是明令規定玩遊戲要排隊,藉由設計改成在地板上標示腳印,小朋友自然而然就知道要怎麼做。以前會規定一個人只能玩多少時間,但我們發現對孩子來說,遊戲也是需要練習的,藉由將硬性時間限制拿掉,讓孩子練習溝通、協調,他自然而然就會往下一站前進。」

林亞玫
林亞玫

許多家長也過度重視玩遊戲所帶來的「功效」,往往有目的性的安排遊戲項目,期望幫助孩子身心發育,但林亞玫認為「自發」與「自由」才是遊戲最可貴的精神,過程中與友伴的合作、互動,自發性的探索更是學習社交與自主獨立的重要過程,她鼓勵家長們將遊戲的掌控權交還給孩子,試著透過支持、等待與陪伴參與孩子在遊戲中成長的每一刻。「在陪伴女兒的過程中,我有時候覺得她怎麼學的這麼慢,有時候又被她進步的速度給驚豔到,在遊戲中給予信任、耐心陪伴,過程中也跟她變得更親密。」林亞玫看著遠方的女兒夏夏說道。

林亞玫

「玩樂是孩子最基本的權利。許多孩子生活中被課業、補習、各種才藝課所填滿,玩樂變成是生活中最奢侈的事,甚至變成一種獎勵。」林亞玫拿起手邊的《人,你有權利》繪本,分享其中的一段文字:

「每個人都有權利以自己喜愛的方式休息。他也有權利和朋友們見面,一起玩耍。」

即便是孩子,也擁有決定自己遊戲的權利。

打破遊戲框架 讓歡笑重返街道

「躺在馬路上看著星星的孩子,長大就會知道這個世界有多麼的遼闊。」

當城市建起了一棟又一棟的水泥大樓,四處都被車水馬龍的街道所圍繞,人與人的關係也漸漸疏離,從前在街頭巷尾串門子、四處玩耍的光景早已不復存在。遊戲場的數量過少、空間不足等問題,也讓許多孩子生活中缺乏適當的遊戲場域,玩樂時光往往被手機、3C所填滿,與環境逐漸疏離。

有感於此,特公盟於2018年發起募資行動,致力於推動「街道遊戲」—透過封街的方式解放城市空間,邀請孩子們重回戶外空間進行遊戲,同時藉此促進鄰里感情與世代交流,讓街道成為大家共同照應的生活場域,攜手共創更友善孩童的城市空間。街道遊戲場的概念在國際已行之有年,2019年,特公盟舉辦三場街道遊戲活動,第三場街道遊戲更走入了臺北市大安區鄰里巷弄;在有了過去幾場街道遊戲的成功經驗之後,臺北市政府更於2019年10月公告「街道遊戲執行審核計畫」,由體育局擔任對民間的單一窗口,協助受理封街遊戲之申請,讓上街遊戲成為每位市民、每位孩子的權利之一。

以特色遊戲場與街道遊戲為開端,特公盟期盼能讓社會整體更加關注兒童的遊戲權,「改變遊戲文化,不只是改造空間,而是家長、整個社會要去支持、要願意去陪伴。」

主動參與跟付出 你在乎的事情就有機會變得更好

「當你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你就會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

從一位全職媽媽,到成為社會進步價值的推動者、參與者,這段旅程不只林亞玫自己在過程中學習,就讀小學二年級的女兒夏夏,也在過程中成為了勇於主動發表意見的重要夥伴,最難能可貴的是,孩子們的意見與想法是被認真看待並且採納,林亞玫認為這樣的經驗對孩子影響深遠,「對孩子來說,這代表了大人相信你是一個有能力的人,而我認為當你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你就會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

林亞玫
林亞玫與女兒夏夏

在未來,林亞玫期望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面對自己在乎的事情,也能夠勇於主動參與、主動付出,「當你參與的越多,你在乎的事情就有機會改變,世界也能夠因此變得越來越好。」

而特公盟的一路走來所實踐的精神,就是孩子們的最佳學習榜樣。

在遠方巨大的「飛天鞦韆」上,夏夏正與夥伴們各據一方,同心協力,用全身的力量為鞦韆的施加動能,鞦韆逐漸擺盪得越來越高、越來越高,直到看見廣闊無邊的藍天出現在眼前,而孩子們臉上洋溢的,是幸福與又充滿自信的燦爛笑容。

林亞玫

林亞玫給孩子的話

林亞玫 推薦書籍

我們的秘密研究基地

我們的秘密研究基地

這本繪本講述了孩子在鄉間遊戲的故事,孩子透過手邊的器具,如何發揮想像力與創意,在與朋友合作互動的過程中,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秘密研究基地,很符合遊戲的精神。

人,你有權利

人,你有權利

這本書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讓孩子了解人權的重要性,即便是小孩也有尊重他人與被尊重的權利,也告訴孩子遊戲的權利不應該被輕易犧牲。

info
特公盟粉絲專頁

面對未來世界的共同必修課」系列報導

圖 / 白騏瑋
文 / 白騏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