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日期|

來聽聽台灣版的 ‘’三個傻瓜‘’ ! 如何把「 以人為本」、「擁抱模糊」、「慶祝不完美」、「傾向行動」的理念帶入教學現場! ft. 台灣DFC種子學校專訪

最近,教育現場有了一些改變。隨108課綱執行至今,約莫過了四年時間,許多學校告別最初的一頭霧水,反倒慢慢長出了許多特別課程。往往靠山的,就透過入山探索,去了解山裡的故事;往往靠海的,就藉由出海體驗,來傳承海上的知識,不只讓教育重返生活的脈絡,也緊緊扣連著永續的價值,讓學生親身參與,不只了解層層面面的環境、社會課題,也思考自己能夠介入的方向。當中,DFC臺灣可以說是重要角色,就透過本集楊家長輩經,來聽聽台灣版的 三個傻瓜故事!

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難道只專屬金字塔頂端學生?

「一個從小讀公立學校的孩子,他能不能有機會體驗到不一樣的教育?」DFC臺灣營運長蔡長寧坦言自己就是出身平凡、不斷考試升學的典型台灣學生樣貌,直到在外僑學校實習才發現,原來有一種教學方法,課程中不強調背誦,反而追求探究;不訴求標準答案,反而提供試錯空間,讓孩子們能對於周遭環境具有觀察力,能夠以自身之力試圖解決問題,這讓她深深著迷。

正好那時認識了正在推廣DFC挑戰的創辦人許芯瑋,她帶著孩子透過感受、想像、實踐、分享四個步驟,培養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自主探究的學習精神與她內心崇尚的教育一拍即合,加入團隊後便慢慢開始構思導入體制內學校的可能性。

當實驗教育精神走入體制內學校,該如何著陸?

東風來了!108課綱的推行正好給了教育現場改變的契機。「但如何從單次性的DFC挑戰,變成有系統性的DFC教學法,這是我們這幾年最大的挑戰。」既然要讓實驗教育精神走入體制內學校,DFC團隊發現路要走得長,就不能只倚靠一年一次的活動,而是要將教學模式系統化,滿足學校需求才有可能長期推廣,甚至要參與改變的對象不只學生,還有老師。

對此,「師陪計畫」應運而生,採取溫柔改變的方式,目標陪伴老師一起為教育體制做出改變。「我們進行了種子教師的計畫,試著讓老師影響老師,當老師們發現原來這樣教也可以時,就能擴散全校。桃園就有一位老師自己發起改變,後來各科老師、主任,甚至校長都很認同,最後還組成共備團,一起探討校訂課程的可能性。」目前,從2019年至2022年,DFC臺灣團隊已經協助八所學校成為DFC種子學校,持續擴散改變的力量。

從小培養永續價值?企業ESG新趨勢?

「人的價值觀是最重要的,有了永續的意識,社會才會以此來開展。」楊家彥主持這麼說道。近年教育圈同步企業界,一同吹起永續風,不少學校都規劃以永續為核心的課程,試著讓永續成為下一代孩子的DNA。「其實推廣永續,也就是在引導孩子去解決眼下問題。」目前DFC團隊不只能夠與企業合作,以三方協力角度讓永續提案走入校園,為孩子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準備開辦「DFC學習中心」,試著讓老師也有終身學習的場域,不斷跟上世界趨勢,精進自身視野與能力。


收聽楊家長輩經 >>

精彩內容:

-  為什麼只有金字塔頂端學生可以?放棄外僑學校教職,只為讓教育更多元?

-  結合108課綱,如何讓探索教育走進體制學校內?

-  借力使力!開辦種子教師計畫,當老師能影響老師,就能改變教育現場?

-  永續必須從小培養?企業ESG的另類可能?


Info
台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 − DFC 臺灣官網
台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 − DFC 臺灣粉絲頁

延伸閱讀:
人生不只選擇題!DFC 臺灣秉持設計思維,帶領孩子培養解決問題軟實力

教育對談: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博幼基金會執行長陳良枝 X DFC 臺灣營運長蔡長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