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日期|

月經就是月經!小紅帽正視月經話題禁忌,為社會開一門月經專門課

「從被帶到大禮堂去認識月經開始,女孩回到班級時,其實就已經被教導,手中的生理用品必須是躲躲藏藏。」這個世界上,有一半人口有月經,卻始終是社會的禁忌話題,不要說、不要問成了世代間躲避尷尬的共識,因而各式「大姨媽、那個、MC」的代名詞就成了社會化的潛規則,卻也距離性別友善越來越遠。正視課題! 小紅帽 是全台第一個關注月經議題的非營利組織,不只定期為受月經貧窮所苦的青少年提供客製化生理用品;幾年之間也跑遍全台100多間學校,讓月經教育深根其間;更為阿媽世代進行策展,記憶七十年前女性與月經相處的日常生活史。來吧!一起跟上小紅帽,上一堂開給台灣社會的月經專門課!

小紅帽
左:寶寶(小紅帽教育社福總監)右:林薇(小紅帽創辦人)

看見問題!目標終結月經貧窮

「如果整個社會都沒有談、沒有說,那問題其實就不會被意識與定義,月經貧窮的問題就不會出現。」創辦人林薇說起自身觀察。源於男女有別的隔閡、文化素養的建構等原因,其實月經議題一直缺席於社會之上,且這個狀況不只限於台灣。「之前就讀世界聯合學院時,我負責協助難民婦女與兒童的物資提供,發現什麼生活用品都有,卻唯獨缺了生理用品,但往往難民其實都以婦女偏多,大家卻都沒想到這一塊,你去看日本311賑災時的物資,其實也沒有生理用品。」

「那我的故鄉呢?」抱著疑問,小紅帽開始投入月經貧窮調查,展開逢人就問的田野行動,甚至還在攀談過程結交未來的團隊夥伴。「方式就土法煉鋼啊!社福機構一間一間打,學校一間一間問,許多人最初不相信有人會無法負擔生理用品,但最後發現人數非常多,只是過往沒人提出或意識到而已。」根據小紅帽2021年調查,其實全台就有14%女性因為生理用品而感到經濟壓力,更有9%會面臨到與其他日月品的兩難選擇。「蘇格蘭經過十年、二十年的推動,現在已經通過免費生理用品的法案,在許多空間都能免費取得,證明這件事是可行的,小紅帽一直有個核心的精神就是Why Not,如果做了不會有損失,那何不呢?」其實當整體社會面對性別生理的差異,應該更加友善。

小紅帽
小紅帽看見過往社會沒有意識到的月經貧窮課題,致力改變。(圖片來源:小紅帽)

於是,翻轉過往社會的避而不談,當小紅帽越鑽越深,便發現遭遇月經貧窮的群體,多是來自高風險家庭的青少年,當同理他們面對經濟與心理的雙重夾擊,就更堅信這件事的勢在必行。因而以兩個月為週期,為約550位18歲以下個案準備依照個人喜好、習慣的「小紅盒」。「我們都是依照社工回饋的個人需求去包裝,會依據每個人對材質的喜好不同、每天的月經量不同,組成一份物資包,為的是讓他們知道貧窮只是短暫的狀態,他們仍有自主權與選擇權。」悉心備至的陪伴令人感動。

小紅帽
包物資是小紅帽每兩個月的例行公事,為了符合每位個案不同需求,總是整個團隊一起動員。(圖片來源:小紅帽)

除了小紅盒計畫,小紅帽也透過開源地圖,推出月經友善地圖,將目前合作約一百間,願意提供免費生理用品物資或是相關服務的店家或空間,以全台地圖作為呈現,提供需求者一個暖心方便,也讓社會更加通往友善與平權。「店家本來都以為會花很多錢,但最後發現大家都很珍惜這個資源,都是帶著很感恩的心使用,也讓對店家的好感度大增。」

從教育深根,推動月經正名運動

不只目標解決月經貧窮,小紅帽也期望帶著台灣走出月經汙名化的現況,不只面對大眾倡議,也從體制內教育下手,從教案開發、教材製作、教材提供、教老師怎麼做的示範課,都行之有年,或許工程浩大,但唯有體制內教育是不分政經背景的,因而堅持進行。幾年下來,從小朋友、國中、高中、大學,甚至社區大學都跑遍,老少通吃的受眾,為的就是提升全民對於月經的認識。

小紅帽
前進國小進行月經教育,不分男女一起學習。(圖片來源:小紅帽)

「台灣既有教育面對身體時,往往還是用填充題或選擇題的方式來進行,其實就讓很多學生不懂怎麼欣賞與認識自己的身體,光是用個棉條,要放進自己的身體,就嚇得要死。」小紅帽教育社福總監− 寶寶 如此說道。因此,為了提升課程參與,小紅帽的課程訴求有趣,也講究同理。不只會用很多活動,如拼圖、搶答、畫畫接力賽等方式,帶學生認識身體構造,也擅長以情境故事,學習應對進退。

小紅帽
小紅帽也舉辦親子共學工作坊,陪伴親子討論過往尷尬的月經話題,更善用教具教學。(圖片來源:小紅帽)

「其實跑學校的過程中,我們得到大概六成的同學面對月經話題時,還是會覺得尷尬。所以課程中如果注意到同學表情不對,就會與同學討論為什麼現在是全班一起坐在這裡?青春期的孩子很重視同儕,同學說的甚至比老師說的還有說服力,就能一起思考為什麼會覺得尷尬?也會用生活當中的案例來討論,像是椅子上有一灘血,希望旁邊同學怎麼幫忙你?衛生棉掉地板怎麼辦?有什麼感受?為什麼會這樣?能有什麼改變?當一起去討論很生活化的情境,就能自然地認識月經。」小紅帽的月經課,不只照顧不同年齡階段的特質,更用生活化的場景,讓學生提前思考與熟悉。

小紅帽
寶寶過往於國中任教,善於帶領孩子共同思考與討論。(圖片來源:小紅帽)

對於月經,阿媽怎麼說呢?

要了解當代社會何以如此看待月經,最好的方法就是回溯過去,小紅帽藉由策展,跟著創辦人回到故鄉宜蘭,展開了一場穿越時空的跨世代對談。

小紅帽
回到創辦人故鄉宜蘭,為的是與阿媽回憶過去,探討與月經相伴的日子。(圖片來源:小紅帽)

2020年底開始,小紅帽展開為期一年在宜蘭跑田野的計畫,為「阿媽 ê 月-跨世代女性身體記憶展」進行策展準備。開始以一家三代、四代女性為對象,訪問不同世代對於月經的經驗。「如果沒有做這件事,當一些阿媽慢慢走了,我們就不會知道七十年前他們經歷什麼事,又是怎麼樣的生活。」因而,展區內展示了古早時期的月經布、月事帶、粗草紙等生理用品,讓後人了解不同時代的生活物質條件。其中,對於月經的代稱,林薇收到了不少阿媽給出這樣的答案,「我們不懂啦,人家會叫大姨媽都是有念過書的,比較文雅啦,我們是做工、種田的,都講月經。」林薇也補充,「阿媽的世代很少代稱,比較常見的是『來洗』,因為會沾染衣物,所以叫來洗。」卻深刻保留前人的第一手經驗。

小紅帽
「阿媽 ê 月-跨世代女性身體記憶展」(圖片來源:小紅帽)

此外,田野過程中小紅帽也遇過特別的說法。「每個家庭對月經的想像就跟長高偏方一樣,都有自己相信的地方,像不能進廟拜拜的原因就很多元。多半聽到是對神明不尊敬、很髒、神明會生氣、力量太強會鎮煞到神明,但也有說經期時太陰,比較容易被影響的說法。而宜蘭很特別的是有跟生肖有關的說法,像是屬牛的,量就會比較多,屬兔子的就少,今年在台北就沒聽過這種說法。」儘管獲得大量阿媽的一手口述,但其實資料搜集不易,往往阿媽一聽到要聊月經,還是退避三舍,需要做好心理準備。

反思小紅帽故事,一堂不分男女老少的月經課

「最初發想團隊名的時候還蠻苦惱的,但最後想到了小紅帽,其實小紅帽的故事原型充滿了性暗示與性暴力,大野狼最後還跑到床上等小紅帽。因而想透過大家都熟悉的故事,來去翻轉背後的意識形態。」對於小紅帽團隊來說,月經是身體的自然狀態,應是可以自在討論的事情。因此,小紅帽的粉絲頁時常提供正確而有趣的月經知識,為以訛傳訛的資訊闢謠,如生理用品演變史的討論、外送夥伴遇上月經的經驗、台灣人月經經驗調查等議題,近期則商請城隍爺、月老下凡,指示其實經期時也可以入廟參拜。

小紅帽
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更開放地認識月經。(圖片來源:小紅帽)

創立至今,小紅帽也持續舉辦親子教室,用輕鬆方式帶著孩子認識月經,場場額滿,更與研華科技、智邦科技等企業合作ESG計畫,將月經知識分送各地,擴大影響力。面對成果,林薇笑著說,「其實小紅帽隨時都在經歷失敗,因爲我們喜歡嘗試新可能,所以鼓勵天馬行空也讚頌失敗,這樣才能找到更好的可能。」這是一位年輕創辦人的理念。未來面對月經,其實你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喔不!在小紅帽的推行之下,或許未來談月經,就不再有人因而尷尬。

小紅帽
改變世界,小紅帽正在路上。(圖片來源:小紅帽)

Info
小紅帽官網
小紅帽粉絲頁

文 / 黃筑瑜
圖 / 黃筑瑜


延伸閱讀:

ISSUE.13:向世界找靈感 編輯自己的人生課綱

開辦順勢生產學!好孕工作室帶領社會,重新認識「生孩子」這件人生大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