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交出樹林子的生態報告書,拿到了最後一個階段的補助款,算是完成了這方地和政府合作的造林計畫。生態報告書裡明白列出了過去幾年來記錄下來的動植物觀察日誌。
放牧改變了生態和地貌
我們這塊地曾經是一片夏威夷的 Koa 和 Ohi’a 為最高樹冠層,和其他低矮原生樹種混雜的的原始森林,一百多年前被伐木整地,成了有開闊緩丘的放牧牛隻馬匹畜牧地。Koa 有漂亮帶有橘色光澤的木紋和在夏威夷文化中代表神聖的文化價值,Ohi’a 堅硬的木材一向是當地人蓋房子的樑柱首選。現在只留下零星聳立的 Ohi’a,和少數幸運存活下來的 Koa。
百年來的地貌植被非常單純,因為放牧而種植的 Kikuyu 草,中文稱鋪地狼尾草,在緩丘上綿延,隨風搖擺;開著黃色小花,屬於黃菀属的 fireweed 點綴其中。

夏威夷沒有大型的陸地動物,西方人帶來的牛、馬、羊、豬,全都是外來入侵物種。放牧的結果就是原始森林的消失,牛隻喜歡吃屬於豆科植物的 Koa,少數留下的 Koa 掉落地面或是由鳥攜帶的種子,自然循環發芽生長出來的 Koa 小樹苗,常常就被牛吃掉了;馬喜歡靠著樹幹摩擦身體搔癢;羊會啃蝕樹皮;雜食動物豬,則是挖地高手,破壞了樹木的根部。這些四腳動物帶給樹木的只有干擾和破壞,生態環境無法自然循環。


圍籬
所以,在夏威夷要造林要談生態保育,要作的第一件事,就是作圍籬。把這些所有會干擾會破壞自然生態永續循環的物種隔絕在外。
作圍籬也是一門功課;要搭多高,10 呎高的馬圍籬?6 呎高的羊圍籬?或是 4 呎高的牛圍籬?需要用鐵網,用多大的網眼?要用有刺的鐵線,或是平滑的鐵線?圍籬的規格靠什麼決定,也是端看當地的動物生態。
於是,因為在我們的區域有 mounflon sheep 摩弗侖大角羊,所以要用 7 呎高的 T 型鐵柱;用 6 呎高的鐵網,上層網眼大下層網眼小;最下層貼地面放一條帶刺的鐵線,防豬;最上方拉一條光滑的鐵線,因為有瀕臨絕種的原生種夏威夷灰白毛尾蝙蝠 Hawaiian hoary bat。似乎有個圍籬產生器,輸入你要防堵和要保護的東西,自然就跳出你該用的規格。


按下暫停鍵
圍籬搭好,趕走了牛馬羊,霎時按下了暫停鍵,讓大地修養生息。
草長了,長過我們想像的高度,每踩一步草都超過我們的膝蓋。早晨走在其中,褲子都被草上的露水沾濕。厚厚的草地,下層不著光的草根逐漸腐爛,帶著數以萬計的微生物真菌類化作養分滋養土壤。



沒有了入侵物種,被鳥類攜帶、被風吹落的Koa種子,落到土壤裡兀自開始發芽,這種自發性生長的小樹苗,往往是林子裡最頭好壯壯的一群。我們地上僅剩唯一的一棵老Koa,在圍籬搭好的四年內,周遭已是一片小小森林。也看著生長極為緩慢的的 Ohi’a,慢慢慢慢的以一年最多50公分的速度增加高度。

常常聽到一種生態復育的故事,買下一方土地就放著,讓她以最自然最不受打擾的方式讓自然界生態循環,這或許是一種最基本最溫柔對待土地的態度。
然而,換一個角度來說,這樣消極的手法在我們這裡卻是不適用的法則。
大島的西邊近年來最大破壞放牧地的入侵生物是一種新來的 spittlebug 沫蟬科昆蟲,spittlebug 身長不到5公釐,身上有兩道明顯的紅線,他們會跳會飛,成蟲可跳至比身高及身長多幾倍的高度和長度,他們的幼蟲會分泌白色泡沫包裹自己的身體,啃蝕啜吸草根的汁液,直到整株草乾枯死亡,過高的 kikuyu 草提供了他們陰暗潮溼的絕佳藏身處;spittlebug 的活躍期間是每年的5月到9月,被 spittlebug 影響的草原,像是被噴洒大量殺草劑般的枯黃乾枯,眼睜睜看著一大片的草地就這麼死亡,緊接著帶著尖刺的水飛薊、紅泡刺藤莓和各種不知名的雜草紛紛發芽出頭;雖然10月後,spittlebug進入蟄伏期,kikuyu草又開始生長,草地又開始出現綠意,但是一年又一年這樣惡性的循環,植被生態品質只會年年下降。


放養牛隻馬匹是一個對付 spittlebug 的方法,放養動物把草吃到緊貼地面,讓spittlebug 沒有棲身之處。另一方面,草長得太高,也有潛在森林野火的風險。自然生態與入侵物種的平衡,這樣的局面是復育森林者面對的兩難。

樹林形成後
我們從 2017 年開始種樹,第一年種的區域已經是小樹林了,樹高將近 8 公尺高,樹與樹的枝幹開始觸碰到對方,樹冠層慢慢成形。
樹冠層柔和了光線,現在陽光透過樹冠層的縫隙撒下,一些需要充足陽光才能長得健壯的草本植物們,像是水飛薊和黃苑菊在樹林裡開始慢慢的消失了,kikuyu 草也因為在樹蔭下沒有長得那麼高了。



越來越常看到 ’io 盤旋在空中。’io,發音「易歐」,是夏威夷原生種的老鷹,體型不大,只有 40 到 50 公分,頭和背部羽毛呈深灰色,肚子是灰白色;從文獻和遺跡知道,’io 以前在夏威夷每個島都可以見到蹤影,但是現在只剩下夏威夷大島有 ’io 生存。因為森林的大量消失,棲息地受到威脅,’io 現在被列為保育類動物。
以前很少看到 ’io,偶爾見到 ’io 總是興奮的大驚小怪。這兩年來越來越常看到。翻開我的生態日誌,2017 年看到兩次;2018 年兩次,有一次是兩隻一起盤旋;2019 看到三次,一次竟然看到 3 隻一起翱翔。也開始看到 pueo,夏威夷原生種貓頭鷹的蹤影;今年,開始更頻繁的看到 ’io 和 pueo 的蹤影。
走在樹林中偶爾會見到一隻渾身白色夾雜著棕色羽毛的 pueo 飛過,遇到這隻貓頭鷹幾次後,幾乎確定她的巢穴就在附近;pueo 是一種把巢建築在地上的中型鳥類,夏威夷沒有原生種的大型哺乳動物,讓許多鳥類都沒有危機意識的把巢蓋在地面;架起圍籬,沒有了侵略者,樹木成林之後,竟然有了一隻 pueo 選了我們的小森林當家!

’io 是領域性極強的生物,那天上山,就看到一隻 ’io 站在 ohi’a 的枝頭,趕緊拿了望遠鏡觀望,他就好像雕像一樣的站在枝頭上,雖然他動也不動,但是我知道他一定在用他銳利的雙眼尋找獵物。山上的鄰居也越來越多人開始種樹造林,森林的數量增加,’io 也自然的回來了。

2017 年 6 月 19 日,清楚的記得我們種下第一棵 Koa 的日期,在那之前花了好多時間摸索、研究、學習,又花了好多時間做地上的準備工作,訂位置、除草、建圍籬、採集種子、買樹苗、排樹苗的供應表。看著這塊地三年的變化,每一天都是個學習的過程,那下個三年?再下個三年呢?

文 / 孫良蕙
圖 / 孫良蕙,簡君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