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的三峽老街一如往常的人聲鼎沸,攤販與人群將紅色磚牆的老街道擠得水洩不通。離開喧鬧的街口,一棟具有七十年歷史的老醫院靜靜矗立在旁,它是三峽第一家外科醫院—愛鄰醫院,是許多老三峽人的共同回憶,很長一段時間,老醫院隨著歲月老舊、甚至荒廢。時至今日,斑駁的外牆依舊透露出老醫院悠久的歷史,但顯眼的招牌、明亮乾淨的大門,宣告了老醫院如今擁有了新的生命。

老醫院新生命 翻轉空間新想像
走入大門,首先抵達的是「禾乃川國產豆製所」,迎面而來的透明落地玻璃,間隔出走道與工作區,玻璃上的文字解說著豆製品的製作過程,與另一端忙碌工作中的師傅們相互呼應。穿越廊道後別有洞天,明亮寬敞的空間,透過V字型結構巧妙建構出工作及座位區域,賦予原有的老醫院看診隔間新的活力與可能性。為了重新詮釋老醫院冰冷生硬的舊空間,禾乃川特地邀請對於老建築再設計具有豐富經驗的『本埠設計B+P Architects』團隊負責本次改造計畫。細心觀察,可以發現病房空間原始的柱列被完整保留,設計團隊加上前衛的V字金屬結構將空間重新界定,歸納出新的動線系統,不同建材的相互搭配同時營造出空間層次,將舊有空間做出精彩轉譯,成果更獲得「2018 TID商業空間餐飲空間類 金獎」。



禾乃川國產豆製所發跡於三峽的小巷弄中,於2015年由在地團隊甘樂文創所創立,以臺灣國產非基改友善栽種大豆為原料,過程中不使用任何人工添加品製作各類鮮食豆製商品。禾乃川與在地小農契作,期望協助推動休耕農地復耕、提升臺灣糧食自主率、減少食物里程,同時藉由品牌經營與社區產生連結,提供包容就業機會、透過營收回饋支持社區孩童陪伴據點「小草書屋」,打造與社區共好的良食品牌。
2018年,社區夥伴合作推動成立社區中輟生學習據點「青草職能學苑」,並將七十年歷史老醫院改建成「合習聚落」,邀請在地工藝師進駐,打造多元職能學習場域,也因此催生出禾乃川合習聚落分店,延續社區共好理念,提供社區高關懷青少年技職實習機會。



用美食傳遞理想 探索臺灣大豆迷人滋味
座落於熱鬧的三峽老街旁,禾乃川團隊決定把握地利優勢,埋首研發大豆甜品,選擇用更平易近人的方式將理想散播給更多人。回想起餐點開發過程,禾乃川創辦人林峻丞興奮的說,「絞盡腦汁的想、一次又一次實驗,我們才發現原來大豆的可能性這麼多,而且真的很好吃!」從主餐到配料,禾乃川運用臺灣大豆的巧思常令客人意想不到。除了鮮食與甜品,林峻丞與夥伴更投入釀酵品的研究,「這一投入,又是另一個深奧的世界!」以臺灣大豆及嚴選食材為基底,搭配日本300多年味噌老店的優良菌種「糀」(kouji),透過時間醞釀而成釀酵系列商品,呈現臺灣大豆多樣的迷人滋味。


從鮮食、甜品、釀酵品,一直到今年度與良食夥伴品牌合作開發醬料產品,禾乃川不斷探索臺灣大豆的可能性,並將其實踐於「甘樂食堂」的特色料理中。透過巧思,甘樂食堂靈活運用豆製品與釀酵物,透過「大地料理」呈現豆製料理全新風貌。
即使原料成本高昂,禾乃川與甘樂食堂仍堅持使用國產大豆,試著透過每一次消費互動推廣品牌理想,期望更多人支持臺灣大豆、讓臺灣大豆在家家戶戶飄香。

做一間與社區共好的良食店舖
走出店舖,陽光灑落在合習聚落庭院中,庭院的另一側,原有的醫院老病房也搖身一變成為一間間的工作室與學習空間。除了禾乃川國產豆製所、釀酵坊,更有雕刻、金工、皮革工坊進駐其中,儼然小型工藝聚落,青草職能學苑與在地國中合作,媒合在校園學習低成就、瀕臨中輟的青少年,透過學期間的職能課程進行多元學習及探索,幫助他們在教室外發現獨特的人生提案,重新喚醒他們對學習的渴望與成就感,更協助培養一技之長,成為未來擁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基礎。
禾乃川國產豆製所除提供實習、就業計畫幫助青少年、社區弱勢夥伴職能發展,更試著發揮品牌、店舖的影響力,透過飲食串聯各界,使各種能量在此匯聚發生,讓禾乃川國產豆製所不只是三峽老街旁的一間美食餐廳、而是一間有理想的良食店鋪、更是社區共好夥伴的一份子!



總編楊家彥 嚴選品牌推薦
有幸目睹「禾乃川國產豆製所」一路萌芽與成長。了解這個品牌的背後,由幾個主要價值元素所構成:
1.在地經濟:禾乃川其實是總店發跡所在的三峽「秀川」街名拆解而成,象徵著三峽地方創生的一份心力。
2.友善土地:堅持使用成本較高的國產非基改大豆,以契作支持返鄉青農守護友善土地的農耕心力。
3.包容就業:公司營運提供更生人、中輟生自力更生的就業機會。
4.偏鄉教育:提供高風險家庭學子職能教育場域、創造未來留鄉發展契機。

嚴選商品推薦:
在此鄭重推薦市場少見的「米麴甘酒」,是不含酒精的低熱量米製飲料,主要由花蓮羅山有機米、糯米、百年味噌老店優良菌種、純水所製成,富有維他命B群、氨基酸、酵素、葡萄糖等營養成分,是值得推廣的國產健康飲品。
文/白騏瑋
圖/白騏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