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日期|

創辦「我們的」劇團,越在地就越全球的文化復興運動 專訪 阮劇團 Our Theatre 創辦人汪兆謙

除了線上追劇,有多久沒現場看劇了呢?聲鮮時采播客 出品楊家長輩經,本集邀請 阮劇團 Our Theatre 創辦人汪兆謙團長一起說戲劇、聊創業。

成立於2003年的阮劇團,最初是大學生一期一會的社團初衷,誰能想到2018年便站上愛丁堡藝穗節,目前更已踏上16座世界城市、演出700餘場、累積超過11萬名觀眾,持續嘗試常民戲劇的多元樣貌。

創業也非一帆風順。2009年,阮劇團遇到銷售不如預期的危機,進而在差點撐不下去的邊緣上走一遭。然而,塞翁失馬,焉知禍福,跌了一跤後,汪團長開始訂閱商業雜誌,從藝術人重新成為另一個自己,開始學習管理與經營劇團。直至2013年,以台語劇經典改編方式,重新演繹莎翁的《仲夏夜之夢》,奠定劇團主要方向。

十五年磨一劍,汪團長深知劇團不該只倚靠政府挹注,更該走出自己的商業模式。不只堅持每年降低相關補助金額,更持續開拓跨域與異業的合作,賣啤酒、做Podcast,刻意地走出劇團不同樣貌,除了對於框架的叛逆,也是探索劇團資金來源的具體實踐。從中更發現劇場的體驗設計,同樣也能在異業合作的展場、活動中派上用場,阮劇團其實不只是劇團,是也體驗經濟下的創新角色。


延伸閱讀:
嘉義阮劇團的 Podcast 頻道《這聲好啊!》 : 用阮的聲音,佇空中陪伴恁。

專訪 阮劇團創辦人汪兆謙:20週年下一步,拆房子、回頭做小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