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變革行動:雲林篇4】萬豐醬油:讓乾蔭製醬的台灣味成為世界人文遺產 專訪第三代製醬人 吳國賓

全台灣唯二的乾蔭釀造熟成醬油廠第三代製醬人吳國賓,從一位科技新貴轉型成為台灣製醬達人,如何將雲林的在地品牌打造成精品上架?讓我們來看看他的故事
專題

原來影響力看得見!

不論環保淨灘,又或偏鄉服務,若少了量化數據作為成果佐證,永續行動的社會影響力,似乎總沒人說得清...

因此,一套能夠量化影響力的評估系統,顯得格外重要。本期專題就以「影響力」為核心,不只探討影響力評估的前世今生,也報導評估團隊是如何量化影響力,更透過多個新創團隊經驗,思考一份永續報告書,究竟能對一間企業產生多大影響力。邀您參與本期專題,一起理解影響力評估,一起認識多元利害關係人,一起驚呼原來影響力看得見!

走一趟以永續為名的旅行,為地方價值搭建受人矚目的舞台:專訪島內散步創辦人邱翊

距離 島內散步 的第一場收費徒步導覽,已過十年光陰,我們再次拜訪創辦人邱翊,想問問他心中的旅行是什麼樣貌?也透過今年樹冠影響力投資共同合作的《回歸,再出發》永續報告書為引路,用不同利害關係人視野重新認識旅行,不只看見永續報告書對於企業經營的重要性,更發現旅行其實,茲事體大...

Tasteme開設線上惜食專區!為店家省麻煩、為消費者省荷包、為環境省碳排,發揮即期品最高價值!

即期品,一直是店家苦惱所在,不只過期後將直接虧損,更需要花錢請人處理。 Tasteme 創辦人葉柏軍開發手機App系統,架設線上版惜食專區,透明化即期品優惠資訊,不只為消費者謀福利、省荷包,店家也能藉此回收成本並省下剩食處理費用,更為食物浪費議題,找到永續解方...

剩食也能循環再生?巨獸綠色科技邀請黑水虻分解廚餘,為零廢棄找尋永續關鍵!

2021年台灣廢棄物總量在包裝需求大增下,突破1,000萬噸。儘管疫情期間,因為無法內用、自己下廚等原因,廚餘總量有所減少,但卻仍累積近50萬噸。 巨獸綠色科技 從循環出發,為零廢棄找到可能解方。靠著百萬計黑水虻,從大眾熟悉的廚餘,到食品工業下的豆渣、酒糟,黑水虻持續分解剩食...
專題

物盡其用

重返永續時代的日常習題

長期以來人們對自然環境無節制地掠奪,為地球帶來不可還原的生態浩劫,思索一個不獨善其身的未來,是循環經濟的核心精神之一。

拯救地球不遙遠,就從日常生活開始。本期以「物盡其用」為題,搜羅多個團隊的永續生活提案,在線性經濟與循環經濟相互拉扯的當下,邀請您透過每一次的平凡行動前,重新思考地球間的生生相息,體會多元物種共生共存的相連關係,試著從更整體而複雜的相互性中,用選擇支持不一樣的世界樣貌。

無「用」良品再生計畫!GC 贈物網搭建共享平台 為閒置物件找尋下一個家

與其丟棄,何不分享? GC贈物網 成立十三年,是全台最大的線上物資交流平台,有著八萬名註冊會員,分享超過405萬件物品,平均每96秒就有一件物品找到下一個家。目前與超過50間企業合作ESG計畫,成立「企業好物」專區,並讓580間公益團體或偏鄉學校優先索取物資,光分享,就為地球省下超過8,500噸的碳排放...

一瓶水的力量救地球?奉茶行動重拾台灣人情味,促成全民環保新日常

全台灣每年約使用60億支寶特瓶,其中10億支來自瓶裝水,面對眼下事實, 奉茶行動 創辦人黃暐程發現往往買瓶裝水的原因,就是找不到水源。於是,開發奉茶行動APP,提供旅人一張尋覓水源的奉茶站地圖,讓隨時補水,即刻解渴成為可能。目前全台已有8,000個奉茶站,APP更有超過20萬下載,總計省去超過25萬瓶瓶裝水...

維修社區!古風小白屋喚醒社區共享精神,修復老物、修整人情、修補環境!

每週六上午十點,大安區古風里的小白屋維修站緩緩拉起鐵捲門,展開每週復返的志願維修行動。成立至今, 古風小白屋 已有八年維修經驗,不只收容各式工具,提供大眾共享使用,維修之間更開啟人與人的自然互動,凝聚互助的關係與信任。當老物再生,不只環境受益,更重建社區鄰里的人情網絡。當環境與社會因而永續,也就實現維修的最大價值...
PODCAST

楊家長輩經

未來的新創拼圖

有台灣末日博士之稱的楊家彥,曾經是台經院六所的所長、郭董的特助,他如何利用自身豐富經驗,帶領新創企業突破困境,創造績效?又如何推動社會企業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每一集都會與新創企業面對面交流,想要看看台灣新創的不同面貌,請鎖定每週的「楊家長輩經」!

編輯群

楊家彥

樹冠創辦人

魏兆廷

島內散步

張敬業

鹿港囝仔

蘇素敏

節點共創

王沛然 Emily

順時工作

蔡靜如 Jean

酸女孩

蔡淯玲

得人資源整合

紀金山

有本生活

歐陽藹寧

REnato lab

蔡長寧

DFC Taiwan

李宜倩

三小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