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

【變革行動:雲林篇 3】回歸家鄉良善人情,決心終止隔代教養和青壯外移的偏鄉命運 專訪淺山植藝工作室 吳享育

泡茶也跟農業廢棄物有關係?!淺山植藝工作室吳享育回到雲林青年創業,透過檳榔炭來嘗試解決農業廢棄物問題。功夫泡原本用的橄欖炭,改成臺灣製造的檳榔炭....

【變革行動:雲林篇2】專訪文化保溫瓶負責人李依倪 立志「為了雲林而走出雲林」的文化專業者

來自雲林的文化溫和份子?!文化保溫瓶負責人李依倪跟你分享他如何從雲林眷村保存運動出發,尋找可行的文化商業模式。

專訪 阮劇團創辦人汪兆謙:20週年下一步,拆房子、回頭做小事

成功,或者是遵循著都會區的戲劇發展邏輯,慢慢就覺得很多是一種「膨脹」,並非自己的初心或和自己認知的本質一致。目前身為團隊的創辦人和藝術總監,我給自己最大的任務就是「拆房子、去膨脹」。 在那個為了證明自己與發展的階段,為了成功,採取了台北的方法。結果慢慢感到,本來是「嘉義為體,台北為用」的出發點,到最後,為了用的成功,連原本的體也逐漸變質。目前我們的房子有太多不屬於本質源頭的膨脹,我想開始好好來拆房子。

當聲音地景走進教育場域與策展會擦出甚麼火花?ft. 目目文創楊欽榮營運長

不只以保存聲景為滿足,目目文創更以聲音為媒介,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帶著小學生透過聲音搜集去認識生活周遭的社會變遷,為多元學習的可能性,給予靈感啟發;甚至也以聲音為主軸,為台南聲景出書與策展,如此不斷創新突破,也令人更加好奇,聲音的未來多元可能!

離開台北到台東都蘭創業的「足渡蘭」,老師傅傳承的工法加上創新改良十年來如何擦亮金字招牌? ft.足渡蘭負責人張景如

你好!要什麼口味!我們有檳榔、菸草、小米酒,也有洛神、釋迦、麵包果!走進足渡蘭,五花八門的特殊風味手工皂,讓人有種走進冰果室的錯覺。不只原料取自天然民俗植物,傳承傳統在地智慧外,甚至是SGS認證可食級手工皂。若真要說老闆是否偷偷加了點什麼,那大概就只有製皂人的熱情,以及來自台東的人情味!

翻轉資本主義竟從照顧小農開始?專訪好食機創辦人謝昇佑:一位非典型社會學家的革命之路

說起謝昇佑,江湖裡的人們總從不同面向來認識他。學術界知道他是台大城鄉所博士;社運圈知道他過去是隱身在學運中的要角;而農友們,則知道他是 好食機 創辦人。說也奇怪,做學術、搞社運、拼創業,看來心猿意馬的一人分飾多角,最後竟有機地走出一條非典型社會學家的革命之路?

走一趟以永續為名的旅行,為地方價值搭建受人矚目的舞台:專訪島內散步創辦人邱翊

距離 島內散步 的第一場收費徒步導覽,已過十年光陰,我們再次拜訪創辦人邱翊,想問問他心中的旅行是什麼樣貌?也透過今年樹冠影響力投資共同合作的《回歸,再出發》永續報告書為引路,用不同利害關係人視野重新認識旅行,不只看見永續報告書對於企業經營的重要性,更發現旅行其實,茲事體大...

台灣的隱形資產?部落、海洋、藝術和文化的節點如何連結共創未來?

沿著山與海之間的台十一線,不論向南還是往北,途中的森林、川流、淺山、臨海不只是在地部落長出文化主體性、定錨族群認同的所在,更藴育了無數藝術創作的靈感...

旅宿服務新創終於從天黑等到天亮!

本集楊家長輩經邀請到 H&travel 創辦人許天亮,談談如何從科技出發,為不擅長線上行銷與線上管理的中小型旅宿老闆,提供智慧定價策略、控房串接系統、多元曝光合作等專屬服務,達到營收增加目的。現有成果來說,光透過智慧定價,平均就為合作旅宿創造高達30%的營收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