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
飲食 · 農業
翻轉資本主義竟從照顧小農開始?專訪好食機創辦人謝昇佑:一位非典型社會學家的革命之路
說起謝昇佑,江湖裡的人們總從不同面向來認識他。學術界知道他是台大城鄉所博士;社運圈知道他過去是隱身在學運中的要角;而農友們,則知道他是 好食機 創辦人。說也奇怪,做學術、搞社運、拼創業,看來心猿意馬的一人分飾多角,最後竟有機地走出一條非典型社會學家的革命之路?
藝文 · 生活
走一趟以永續為名的旅行,為地方價值搭建受人矚目的舞台:專訪島內散步創辦人邱翊
距離 島內散步 的第一場收費徒步導覽,已過十年光陰,我們再次拜訪創辦人邱翊,想問問他心中的旅行是什麼樣貌?也透過今年樹冠影響力投資共同合作的《回歸,再出發》永續報告書為引路,用不同利害關係人視野重新認識旅行,不只看見永續報告書對於企業經營的重要性,更發現旅行其實,茲事體大...
Podcast
台灣的隱形資產?部落、海洋、藝術和文化的節點如何連結共創未來?
沿著山與海之間的台十一線,不論向南還是往北,途中的森林、川流、淺山、臨海不只是在地部落長出文化主體性、定錨族群認同的所在,更藴育了無數藝術創作的靈感...
Podcast
旅宿服務新創終於從天黑等到天亮!
本集楊家長輩經邀請到 H&travel 創辦人許天亮,談談如何從科技出發,為不擅長線上行銷與線上管理的中小型旅宿老闆,提供智慧定價策略、控房串接系統、多元曝光合作等專屬服務,達到營收增加目的。現有成果來說,光透過智慧定價,平均就為合作旅宿創造高達30%的營收成長...
環保 · 循環
維修社區!古風小白屋喚醒社區共享精神,修復老物、修整人情、修補環境!
每週六上午十點,大安區古風里的小白屋維修站緩緩拉起鐵捲門,展開每週復返的志願維修行動。成立至今, 古風小白屋 已有八年維修經驗,不只收容各式工具,提供大眾共享使用,維修之間更開啟人與人的自然互動,凝聚互助的關係與信任。當老物再生,不只環境受益,更重建社區鄰里的人情網絡。當環境與社會因而永續,也就實現維修的最大價值...
Podcast
創辦「我們的」劇團,越在地就越全球的文化復興運動
除了線上追劇,有多久沒現場看劇了呢?本集楊家長輩經,邀請 阮劇團 創辦人汪兆謙一起說戲劇、聊創業。成立於2003年的阮劇團,最初是大學生一期一會的社團初衷,誰能想到2018年便站上愛丁堡藝穗節,目前更已踏上16座世界城市、演出700餘場、累積超過11萬名觀眾...
Podcast
和台灣這塊土地的約定.全新旅遊模式領航者島內散步
本集楊家長輩經,這回與 島內散步 創辦人邱翊,在雲端校外教學,一邊散步,一邊聊創業路。最初以「台北城市散步」創業,推出大稻埕徒步導覽遊程,當中不只滿腔熱血,還有出生自大稻埕的情感,以及歷練多年的產業經驗,抓準老屋翻新的時代浪潮,成功說出屬於土地的故事...
Podcast
從美少女變資深女強人!印花樂如何將台灣文化輸出國際?
楊家長輩經第一集,邀請了新創大前輩 印花樂。自2008創業至今,從申請青創貸款,到40人規模團隊;從永樂市場的萬年客家花布,到著手推出第一款台灣八哥圖案,十三年來,堅持台灣文化認同,實踐環境社會共好,像是揭起一場印花文化的復興運動,成功將在地藝術輸出國際,果然家大業大...
藝文 · 生活
一起當個「好野人」吧! 留住海岸的文化記憶(技藝)——節點共創與「森川里海濕地藝術季」的地方經驗 (上)
跨越 5 個部落、30 公里,從豐濱鄉磯崎部落一路往南延伸至港口部落,2021 年的「 森川里海濕地藝術季 」在東海岸展開。藝術季背後的策展團隊「節點共創」深耕地方,以真實的地方生活與技藝文化為基底,透過文史調查、策展、出版等方式累積在地觀點,讓散佈東海岸的各個「節點」互相連結、靠近,凝聚出一股堅實的地方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