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永續

【嘉義行動 5】 期待陪客戶一起成長的小福砌設計 專訪孫維澤

小福砌空間設計工作室是孫維澤和友人共同創辦。孫維澤個性率直,原本是想到什麼就做什麼的人,大學唸工業設計,卻熱愛玩樂團和攝影,為了支應自己兩次延畢的生活費用,曾在家具店、系統櫃的店家工作。這分工作也是他最早接觸室內設計的開始。

【嘉義行動 4】用戲劇創作力添加嘉義快速演進的流體動能 專訪 不可無料劇場 鍾欣怡

當初劇團先取英文名,BIU 是 Boring Is Unforgivable的縮寫,是他們對自己創作內容訂下門檻,強調創作和演出的劇碼不可以無料、沒有內容。後來才被提醒,「無料」在日語也是免費的意思,覺得也蠻有巧合的趣味。

【嘉義行動 3】找一條跨界合作的路,持續用短影像來記錄嘉南之美 專訪種種影像王示衡

在台灣,影像領域資源多集中在都會區,但中國各地方的影像資源相對更顯豐富,所以投入了不少資源在進行當地文化的影像紀錄與文化推廣。受到這種差異刺激,種種影像創辦人王示衡也開始想像,回台灣後在嘉義用影像開墾地方文化內容、累積地方文化資產的可能性。

【嘉義行動 2】用媒體、餐飲和小賣所拾起山海間好物,將嘉義風味呈現給你 專訪拾間文化呂紹妤

拾間文化是由蕭英偉創辦,找了嘉義中正大學的兩位學妹黃語晨和呂紹妤來主理。以樸質簡約的媒體風格來報導嘉義農產背後種種人事物與生命故事,同時以嘉義市巷弄內的空間來提供銷售櫥窗與創意餐飲,為的是更有情味地呈現台灣農村生活和文化。取名「拾間」,是要拾起天地山海間好物,和消費大眾分享農村人文的面貌與良善價值。

【嘉義行動 1】島內散步地方品牌「環時好室」:陪你從嘉義出發,細細認識雲嘉南這片土地的美好

「環時好室」是島內散步去年在嘉義市設立的雲嘉南地方品牌,由嘉義長大的陳怡秀返鄉主理。 對創辦人邱翊來說,島內散步從大稻埕起家時,是接待訪客介紹台北;當團隊逐步向台北以外的地方拓展時,則是帶著訪客到各處拜訪。不但希望能用深入的在地視角來呈現當地人文內容,也需要有在地深耕的團隊,可以依照在地的市場特性和資源條件,發展出合適的商業模式。這是邱翊自2016年以來就持續探索員工返鄉投入自我生涯發展,同時兼顧了公司發展目標的思考。

【變革行動:雲林篇 5】系統整合散佈各界的農業知識回歸體制教育 專訪寰雲徐于婷

如何系統整合散佈各界的農業知回歸體制教育,本次樹冠專訪特別邀請到寰雲有限公司徐于婷與我們分享他返鄉創業的故事。

【變革行動:雲林篇 3】回歸家鄉良善人情,決心終止隔代教養和青壯外移的偏鄉命運 專訪淺山植藝工作室 吳享育

泡茶也跟農業廢棄物有關係?!淺山植藝工作室吳享育回到雲林青年創業,透過檳榔炭來嘗試解決農業廢棄物問題。功夫泡原本用的橄欖炭,改成臺灣製造的檳榔炭....

【變革行動:雲林篇2】專訪文化保溫瓶負責人李依倪 立志「為了雲林而走出雲林」的文化專業者

來自雲林的文化溫和份子?!文化保溫瓶負責人李依倪跟你分享他如何從雲林眷村保存運動出發,尋找可行的文化商業模式。

【變革行動:雲林篇 1】為了投身永續建築住居生活的雲林創業青年 專訪諸野竹木構負責人游智傑

雲林的地青年游智傑一手打造專責木構與竹購設計製作的諸野竹木構,為的是臺灣建築文化發展與環保永續建築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