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肥

共生的秋奏。入冬。年末祈福。

白天氣溫三十五度上下的夏日默默的就這樣結束了。現在迎接海邊居民的是強大的東北季風,漸短的晝日,以及涼爽的空氣。土地上生活的獨特節奏經過一個秋天後勾勒成型,鑲嵌在日常生活中的習慣與行為,默默地變成了讓人感到安心的日常儀式。不曉得是土地養成了我的習性,還是我的行為影響著土地;但在這樣共生的節奏裡,我們互為主體,在這個空間裡共同創造出一個屬於這個環境的節奏。

轉譯垃圾之堆肥實踐

說我們與垃圾共生共存真的一點也不為過。儘管我們將惡臭的、污穢的、討人厭的它們移置到看不到的隱形之處,它們還是成為我們踩在底下的人工陸地,也很有可能化成看不見的塑膠微粒進入海洋食物鏈進而進到我們的腸胃系統,甚至當我們「飛向宇宙,浩瀚無垠」後,看到的還是圍繞著地球的上百萬件太空垃圾。有點糗,我們再怎麼不想見到垃圾,它們卻由內而外、從上至下地與我們一起。 好吧,或許該是時候給垃圾一些新的形象了。可以想像要翻轉「厭惡」這個生理機制應該是一個頗為艱難的任務。我很幸運的是,鄉下生活的日常堆肥行動,便能讓我更接近「垃圾」並且將自己推離舒適圈。
楊家長輩經 當聲音地景走進教育場域與策展會擦出甚麼火花?ft. 目目文創楊欽榮營運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