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實驗

隨著音符穿越時空 在樂譜上自在跳耀 刻畫屬於自己獨特的印記:春麵樂隊

「 春麵樂隊 」由主唱賴予喬、木吉他葉超、單簧管楊蕙瑄、低音單簧管高承胤所組成。乾淨明亮的木吉他,單簧管與低音單簧管純粹質樸的音色,溫柔慵懶的客家話唱腔,吟唱出一句句來自內心深處的真誠話語,古典與當代在眼前交融而成創新與前衛,同時又以和諧、溫柔的姿態,用音樂訴說著故事。

從公民參與到社會實踐 用開放與協作打破 0 與 1 的框架: g0v 零時政府

提到公民參與政治,除了行使投票權、參與抗爭、選舉前後的激情,你還會想到什麼?2012 年在全球資訊開放協作的浪潮下,幾位在乎社會發展的黑客(註1)意外催生了「g0v 零時政府」,以參與者強大的社群動能為基礎,透過數位工具開發、資訊平台建構等方式提升公⺠政治參與的深度,更逐漸向上影響政府以更開放的形式與人民對話。

搭建一座橋樑 用部落工藝文化 串連傳統與創新 對接歷史與未來: 卡塔文化 / 這裡R~ 原味工藝聚落 林秀慧

走進位於昔日台東糖廠倉庫的「這裡R~」 原味工藝聚落,映入眼簾的是琉璃珠、陶壺、月桃編織等琳瑯滿目的原住民傳統工藝品,這些作品來自於台東各地區部落工坊,細細欣賞能夠發現,許多作品以扎實的技藝為基底,融入現代設計及創意巧思,讓傳統工藝也能夠連結現代生活,打造出獨一無二的部落生活美學。如此精彩的工藝設計呈現,來自於十多年來部落工坊共同學習的成果,而背後的關鍵推手即是「這裡R~」 原味工藝聚落的創辦人林秀慧。

拯救地球太遙遠? 用循環經濟與永續生活兩帖藥 尋找環境課題可能新解方:REnato Lab

永續轉型的浪潮正逐漸改變世界未來的樣貌,也將對未來的工作與生活帶來不小的影響,從政府、企業乃至於個人,臺灣又是否準備好迎接這一項改變?創立於2014年以環境研究專業為基礎的跨領域團隊REnato Lab,則聚焦於具體永續方案之策劃,期望協助臺灣朝向循環型社會邁進。

創作、技藝、文化教育 三面一體的部落藝文實驗室:王力之與Cepo’藝術中心

昔日大港口部落斜坡上的這棟「藝術中心」,外觀乍看之下像間派出所——以前也確實是派出所。處在部落高處,從日治時代駐在所、國民政府派出所到今日再利用的空間,屋子大門像過去一百年那樣,眺望著秀姑巒溪出海口的奚卜蘭島;也一路看著渡口交易的絡繹與沒落。與屋子外牆磁磚建築、方正格局彷彿是兩個世界,屋子內的三面牆上,擺滿港口部落文史紀錄小書、老人家教導以藤編製作的畚箕和米篩等用具、還有孩子們繪畫的部落動植物,和看來生動得猶如還在牆上湧動的,他們在這裡海邊看過的浪。

採集深藏山林和老街的文化 共作坪林生活:採集人共作室/坪林故事採集 

夏季炙熱的太陽把北勢溪燒成一片亮白,順著溪邊的彎曲山路,來到矮山旁林木蔥鬱的三層樓貼磚老宅。這裡為「採集人共作室」、「坪林故事採集」的工作室,室內外隨處可見在地蒐集來的染料植物大菁、用於薰蚊的麵包樹雄花、枯枝葉和荒物構成的燈飾、學生們充滿童趣的作品等,由此拼湊出主理人陳科廷的生活樣貌。

藝術讓生命種下自由種子,在心中長成茂密森林: 專訪〈走探索去藝術實驗室〉Milla

這場專訪約在內湖的大湖公園,〈走探索去藝術實驗室〉創辦人Milla身穿一襲白色棉麻裙,愜意坐在湖中央的涼亭,宛如一個生於自然的仙子,與湖畔的飛鳥、老樹融為一體。這裏是他們常帶孩子探索自然、感受自我的藝術教室,襯著這片悠然風景,Milla娓娓向我們說起自己走上藝術療育的旅程。

都市邊陲的五感實驗室 在自然與人文的交界 探索未來生活的可能樣貌:少少 原始感覺研究室

細雨紛飛的午後,抵達臺北都會區邊陲的陽明山半山腰處,彎入路旁不起眼的隱密路口,翻越一大段水泥坡道,繼續沿著長滿青苔的岩石階梯向上爬升,穿越重重的綠色野生植物,「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映入眼簾,在雨霧中以灰色的天空為襯,低調的黑色外觀與半圓形的建築外觀,如原始洞穴般隱身於周遭植被地景之間,周遭樹木映下的重重樹影,則為整體場域添增不少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