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旅行
藝文 · 生活
【嘉義行動 1】島內散步地方品牌「環時好室」:陪你從嘉義出發,細細認識雲嘉南這片土地的美好
「環時好室」是島內散步去年在嘉義市設立的雲嘉南地方品牌,由嘉義長大的陳怡秀返鄉主理。
對創辦人邱翊來說,島內散步從大稻埕起家時,是接待訪客介紹台北;當團隊逐步向台北以外的地方拓展時,則是帶著訪客到各處拜訪。不但希望能用深入的在地視角來呈現當地人文內容,也需要有在地深耕的團隊,可以依照在地的市場特性和資源條件,發展出合適的商業模式。這是邱翊自2016年以來就持續探索員工返鄉投入自我生涯發展,同時兼顧了公司發展目標的思考。
Podcast
當聲音地景走進教育場域與策展會擦出甚麼火花?ft. 目目文創楊欽榮營運長
不只以保存聲景為滿足,目目文創更以聲音為媒介,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帶著小學生透過聲音搜集去認識生活周遭的社會變遷,為多元學習的可能性,給予靈感啟發;甚至也以聲音為主軸,為台南聲景出書與策展,如此不斷創新突破,也令人更加好奇,聲音的未來多元可能!
藝文 · 生活
走一趟以永續為名的旅行,為地方價值搭建受人矚目的舞台:專訪島內散步創辦人邱翊
距離 島內散步 的第一場收費徒步導覽,已過十年光陰,我們再次拜訪創辦人邱翊,想問問他心中的旅行是什麼樣貌?也透過今年樹冠影響力投資共同合作的《回歸,再出發》永續報告書為引路,用不同利害關係人視野重新認識旅行,不只看見永續報告書對於企業經營的重要性,更發現旅行其實,茲事體大...
Podcast
和台灣這塊土地的約定.全新旅遊模式領航者島內散步
本集楊家長輩經,這回與 島內散步 創辦人邱翊,在雲端校外教學,一邊散步,一邊聊創業路。最初以「台北城市散步」創業,推出大稻埕徒步導覽遊程,當中不只滿腔熱血,還有出生自大稻埕的情感,以及歷練多年的產業經驗,抓準老屋翻新的時代浪潮,成功說出屬於土地的故事...
藝文 · 生活
淡水 ,用河流照映台北的繁華
很少人知道,淡水真正的老街不在淡水老街,而是一牆之隔的重建街,那才是淡水商業活動的濫觴。時至今日,淡水河不再乘載臺北繁華,記憶似水年華,總淡忘巷弄之間。跟著島內散步,漫步一條沒有人潮的路,從福佑宮、清水巖、重建街、一路散步到淡水禮拜堂,聽故事,聊城事,最後在齊柏林空間的「映河」裡,從淡水河認識淡水,從河流認識台灣...
藝文 · 生活
在台北這座城市,看一片稻田無盡:洲美濕地
不用到台東,也能看到一片無盡稻田!在「 洲美濕地 」,有著台北最後的稻田,可以看見一片稻田依在山下。洲美濕地有著豐富的水文化,但近年因為生技園區的建設,土地被徵收後,開始填土墊高達 3 公尺,除了本來遍佈的埤塘已消失,也讓傳統生活在這的聚落、文化逐漸改變,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公寓國宅...。
藝文 · 生活
有故事的里山 有台北故事的屈尺
水是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之一,人類的生活、發展、居住和水有著絕對的密切關聯。新店溪往上游方向,可以來到屈尺,早期新店通往山上屈尺、龜山的道路即為「 屈尺古道 」,舊名屈尺道。新店一帶古道、步道很多,屈尺具備特別的地位跟角色,不僅記載了台北的開發歷史,也承接供應城市人們最重要的資源:水、電。
藝文 · 生活
新型體驗 與土地的線上約定
從五月中開始的三級警戒,對於台灣旅遊與島內散步來說,遇到極大的挑戰與危機。島內散步團隊將實體旅行以線上方式呈現—「 雲端散步 」就因此誕生,透過不同形式的設計、不同的服務模式,帶領客戶一起嘗試全新的可能。
教育 · 親子
用遊戲說地方故事,用遊戲喚醒議題:聚樂邦打造的遊戲世界
「 聚樂邦 」以「 實境遊戲 」連結各類議題與地方話語,以「 社會設計 」精神打造令人身歷其境的深刻體驗,使玩家藉由遊戲去理解地方的知識、理念與議題探討。聚樂邦賦權玩家,讓玩家自行探索、挖掘想關注的題目。不分年齡層與地區,讓每個參與者走進地方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