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設計

【嘉義行動 5】 期待陪客戶一起成長的小福砌設計 專訪孫維澤

小福砌空間設計工作室是孫維澤和友人共同創辦。孫維澤個性率直,原本是想到什麼就做什麼的人,大學唸工業設計,卻熱愛玩樂團和攝影,為了支應自己兩次延畢的生活費用,曾在家具店、系統櫃的店家工作。這分工作也是他最早接觸室內設計的開始。

【嘉義行動 4】用戲劇創作力添加嘉義快速演進的流體動能 專訪 不可無料劇場 鍾欣怡

當初劇團先取英文名,BIU 是 Boring Is Unforgivable的縮寫,是他們對自己創作內容訂下門檻,強調創作和演出的劇碼不可以無料、沒有內容。後來才被提醒,「無料」在日語也是免費的意思,覺得也蠻有巧合的趣味。

【嘉義行動 3】找一條跨界合作的路,持續用短影像來記錄嘉南之美 專訪種種影像王示衡

在台灣,影像領域資源多集中在都會區,但中國各地方的影像資源相對更顯豐富,所以投入了不少資源在進行當地文化的影像紀錄與文化推廣。受到這種差異刺激,種種影像創辦人王示衡也開始想像,回台灣後在嘉義用影像開墾地方文化內容、累積地方文化資產的可能性。

【嘉義行動 2】用媒體、餐飲和小賣所拾起山海間好物,將嘉義風味呈現給你 專訪拾間文化呂紹妤

拾間文化是由蕭英偉創辦,找了嘉義中正大學的兩位學妹黃語晨和呂紹妤來主理。以樸質簡約的媒體風格來報導嘉義農產背後種種人事物與生命故事,同時以嘉義市巷弄內的空間來提供銷售櫥窗與創意餐飲,為的是更有情味地呈現台灣農村生活和文化。取名「拾間」,是要拾起天地山海間好物,和消費大眾分享農村人文的面貌與良善價值。

【嘉義行動 1】島內散步地方品牌「環時好室」:陪你從嘉義出發,細細認識雲嘉南這片土地的美好

「環時好室」是島內散步去年在嘉義市設立的雲嘉南地方品牌,由嘉義長大的陳怡秀返鄉主理。 對創辦人邱翊來說,島內散步從大稻埕起家時,是接待訪客介紹台北;當團隊逐步向台北以外的地方拓展時,則是帶著訪客到各處拜訪。不但希望能用深入的在地視角來呈現當地人文內容,也需要有在地深耕的團隊,可以依照在地的市場特性和資源條件,發展出合適的商業模式。這是邱翊自2016年以來就持續探索員工返鄉投入自我生涯發展,同時兼顧了公司發展目標的思考。

【變革行動:雲林篇 1】為了投身永續建築住居生活的雲林創業青年 專訪諸野竹木構負責人游智傑

雲林的地青年游智傑一手打造專責木構與竹購設計製作的諸野竹木構,為的是臺灣建築文化發展與環保永續建築的理念

離開台北到台東都蘭創業的「足渡蘭」,老師傅傳承的工法加上創新改良十年來如何擦亮金字招牌? ft.足渡蘭負責人張景如

你好!要什麼口味!我們有檳榔、菸草、小米酒,也有洛神、釋迦、麵包果!走進足渡蘭,五花八門的特殊風味手工皂,讓人有種走進冰果室的錯覺。不只原料取自天然民俗植物,傳承傳統在地智慧外,甚至是SGS認證可食級手工皂。若真要說老闆是否偷偷加了點什麼,那大概就只有製皂人的熱情,以及來自台東的人情味!

陪跑員如何讓手創滾出國際商機?

本集楊家長輩經,邀請到PopUpAsia創辦人陳小麥,暢談舉辦 亞洲手創展 的創業故事,是如何從創作到創業,帶著無數創作者走向國際?亞洲手創展是亞洲第一個以促成手作創業者交流為核心的展會,透過集合創作者、通路商、投資人等,開展手創市場,目前超過三十城市參與、破千品牌與買家進場...

疫情下的新創奇蹟,這樣做竟然讓它自己打敗自己的品牌?

本集楊家長輩經,邀請到台灣第一個WFTO世界公平貿易組織認證會員- 繭裹子 ,帶著我們深入了解一件衣服所能乘載的意義,既關乎第一線勞動者、在地文化、環境友善,更關乎共好的可能。原來善良其實是一種選擇,邀您透過消費,一起決定世界未來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