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探索
藝文 · 生活
初登百岳:不疾不徐,沒有要去哪裡,只想在山裡
我喜歡山裡勝於山頂,因為在山裡是浪漫的,在山頂卻總帶著些驕傲與自滿。
在山裡是平靜的,在山頂多少有股征服的霸氣快感。在山裡是安靜的,在山頂不凡喧鬧拍照與打卡炫耀。
然而矛盾的是,我們依然需要山頂敦促我們前進,我們帶著對山頂展望的想像,因而有動力踏步向前,我們需要目標,卻不執著目標,才是登山的真意。而人生又何嘗不是?我們總有個目標等待自己前去,我們需要目標,需要前方有燈有路有人有物,有說好的報酬,有快樂平靜的幸福,有瞭望世間的高度。
藝文 · 生活
藝術讓生命種下自由種子,在心中長成茂密森林: 專訪〈走探索去藝術實驗室〉Milla
這場專訪約在內湖的大湖公園,〈走探索去藝術實驗室〉創辦人Milla身穿一襲白色棉麻裙,愜意坐在湖中央的涼亭,宛如一個生於自然的仙子,與湖畔的飛鳥、老樹融為一體。這裏是他們常帶孩子探索自然、感受自我的藝術教室,襯著這片悠然風景,Milla娓娓向我們說起自己走上藝術療育的旅程。
藝文 · 生活
入山 是為了在最不堪的時期 遇見你
人說,出走多少是因為痛,而出走山林,又是為了什麼?2017 年,我留美返台,與交往八年的男友分手,回到父親離開後的家,單獨與母親生活,回想起來,那年的確實將日子過得太滿太強悍,總像是在逃離什麼……而第一次走入山林也是在 2017 年,年底 12 月初,我與認識不到幾個月的朋友,完全沒聽過的登山團隊,以及素未謀面朋友的朋友們,一起前往所謂初心者的登山行程:加羅湖。
教育 · 親子
培養覺知,為思想澆花
從小我就是個目標導向的孩子,設立目標後,便會奮不顧身,不計一切的達成,甚至有著使命必達的綽號,說好聽了是積極進取,說難聽了有時候確實太過執著,不懂得放鬆。神經繃久了,難免疲乏,而這樣的疲乏發生在入職場後的第三年,因為處處用錯力,終於累壞了的我,開始陷入惡性循環,工作疲憊,表現差,憤怒難過,因而要花更多時間與金錢去消化這些積累。
藝文 · 生活
如果「永續」是顆種子
真正認識「永續」要從 2017 年的尼泊爾說起,當時的我遇見了 Mr. Basnet,尼泊爾環保旅店主人,與他的對談,讓我重新認識「永續」,並開始反思自然與經濟發展間的關係……直至 2020 的今日回首,仍認為當時的對話非常具啟發性,願與大家分享。
藝文 · 生活
送給自己每一天的禮物:享受更少,專注在生命真正需要的美好就好
即將在一個月後迎接 30 歲的我,慢慢找到了與自己相處愉快的方式,也發現,宇宙根本是聖誕老人的原型啊!祂早就為每個人準備了量身打造的禮物;而接收的鑰匙,是我們那顆,有意識的心。宇宙為我藏在生活裡的第一份禮物,是透過食物課題,讓我與身體開啟全新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