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讓世界更好
藝文 · 生活
設計對談(上):范成浩 x 鄭雯瑄 / 設計思考 / 得獎的意義 / Good Design Award x 紅點設計獎
設計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探究事物根本,從中提出具體方案,讓事物朝更好的方向改變。本次邀請范成浩教授與獨立顧問鄭雯瑄進行一場設計對談,除了在學界、業界具有豐富經驗,兩人更個別擔任日本「Good Design Award」、德國「紅點」 設計獎的推廣大使與代表,透過與談人的視角,讓我們一窺臺灣設計發展的過去與未來。
藝文 · 生活
設計對談(下):范成浩 x 鄭雯瑄 / 臺灣設計的現在與未來
設計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探究事物根本,從中提出具體方案,讓事物朝更好的方向改變。本次邀請范成浩教授與獨立顧問鄭雯瑄進行一場設計對談,除了在學界、業界具有豐富經驗,兩人更個別擔任日本「 Good Design Award」、德國「 紅點設計 」的推廣大使與代表,透過與談人的視角,讓我們一窺臺灣設計發展的過去與未來。
環保 · 循環
這樣買東西更友善環境 三個翻轉包裝的 永續設計
嚴重的環境污染是全球正共同面對的課題,近年來網路購物、外送飲食產業越來越受消費者歡迎,伴隨而來的是更多的包裝廢棄物。《樹冠生活》在此介紹三個著重於不同領域、翻轉包裝的創新「 永續設計 」,正視一次性包裝與容器所帶來的浪費與對環境帶來的衝擊,透過行動翻轉「包裝」的角色、提出更永續的生活方案。
環保 · 循環
用多少買多少 沒有包裝的商店 喚醒人們購物的本質:Unpackaged.U 商店
Unpackaged.U 商店位於新北三重,成立於 2017 年,創辦人黃尚衍有感食物浪費問題,受到德國「 無包裝商店 」的案例啟發,決定開設一間以食品為主的「 無包裝商店 」,期望提供大眾更友善環境的消費選擇,響應無剩食浪費、無廢棄物的生活方式。
環保 · 循環
不再「喝完就丟」,即使忘記自備外帶容器,也可以很環保:好盒器容器循環平台
「 好盒器 」的創辦人宋宜臻與李翊禾因過去產品設計的產業工作經驗,讓她們對於傳統生產、消費、丟棄的線性經濟有許多的反思。2016 年,兩人共同成立人嶼物股份有限公司,設計出便利的容器租借服務,減量一次性免洗容器的使用,希望從「設計」的角度去實踐「人」們、島「嶼」以及「物」品共好共存的理想。
環保 · 循環
3C 電商的贖罪旅程,為 8,000 萬個網購垃圾找解方:配客嘉 PackAge+ 網購循環包裝
台灣電商產業發達,有感於網購包裝帶來的環境污染,新創團隊「 配客嘉 PackAge+ 」以創新的循環模式,設計出能重複利用的「 循環包裝 」,搭配實體店家的歸還系統,建立出環保永續的循環圈圈。
多元 · 平權
以藝術參與開啟家常對話 建立共居住宅裡的關係新美學:好伴社計/臺中市社會住宅公共藝術計畫
2017年臺中市第一座社會住宅(以下簡稱「社宅」)於豐原正式落成,除了完善的居住空間規畫,也導入社會福利、健康關懷等生活照護資源,來自臺中的「好伴社計」團隊更在社宅裡發起公共藝術計畫,以藝術作為媒介,開啟住戶間的家常對話,一步一步勾勒出各自對家與生活的想像,串連人、空間以及社區,在現代「緊密」卻又「疏離」的共居文化中建立起獨特的連結。
飲食 · 農業
以「良」為本 小包裝廠「熬」出千萬業績:農緯果菜
走進位於雲林縣西螺鎮已成立 15 年的農緯果菜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冷氣包裝室內忙著小黃瓜、黃秋葵等蔬菜的分級、包裝作業。這裡的小黃瓜和水果椒佔全台產銷履歷小黃瓜和水果椒產能六成以上,精品超市 city'super 及家樂福、全聯等知名主流通路皆仰賴其供應。300 坪的小型包裝廠如何達到讓業界欽羨的實績?在制度及人員管理有哪些有形和無形的「設計」,才能逐步化解困境,穩定成長?
教育 · 親子
一起踏上程式冒險的偉大航道:程式老爹 x 《Coding Ocean:海霸》
108學年度開始,臺灣正式將「程式」納入國民基本教育課綱當中,讓孩子從國中、小開始紮根程式設計觀念,培養新世代必備的基礎能力。然而,在過去缺少程式教育經驗的情況下迎接這項重要的改變,對於學生、家長以及教學現場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皆是一項未知的考驗。
看見臺灣程式教育的困境與需求,2016年「程式老爹」團隊推出了教學式桌遊——「《海霸》」,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培養程式設計的基礎概念,為探索海洋般廣闊的程式世界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