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樂活
銀髮 · 照顧
當科技零門檻,陪伴自然零時差!瑪帛科技上線中華電信MOD,以視訊電話、遠距學習、實境旅行, 展開長輩陪伴無限想像!
疫情延續近三年,許多長輩都曾必須接受無法見子女的分離,若同時受困手機操作的不熟悉,就讓陪伴與關心受到限制。瑪帛科技長期關注銀髮照顧課題,同理長輩族群在科技使用上的不便,以長輩熟悉之電視為平台,努力減少科技門檻限制,開創不只視訊通話、遠距學習、實境旅行等服務,目的就為讓陪伴零時差。
Podcast
從虛擬金孫到銀髮KTV,新創青年如何將理想變現,拿到千萬融資?
從台大舊教室出發,先與全台多間有線電視合作,再與中華電信Mod開辦節目,還一步步從新竹市、台中市等地方政府,一路合作到中央單位衛福部, Mabow 瑪帛科技如何找到新創關鍵,不只完成創業九年里程碑,也在公司獲益與社會共好間找到平衡?
Podcast
全球高齡化解方:從學界轉戰產業,紀家父子的銀髮藍海多元策略
受少子化與醫療發達影響,全世界正逐步進入超高齡時代,不論擔任照護者,又或成為被照護者, 照顧 議題在未來,必定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本集楊家長輩經,邀請紀家父子-好好園館創辦人紀金山與愛長照紀鈞惟一同探討如何透過「社會企業」角度,為超高齡社會找到幸福解方。
銀髮 · 照顧
總編觀點:長輩未來的生活想像
相比1950年,2021年的人平均壽命已多出二十多歲,到了2025年,臺灣將邁向超高齡時代。不知不覺百歲人生變得容易,對於史上未見的長壽,由於學校沒教,社會裡又充斥過時刻板印象,許多人第一反應竟是不想要。面對高齡未來,我們應重新探索老,慎重思考如何打造銀光閃閃的未來,以此蘊生新的想像、創造新的設計和實際打造新的產業..
多元 · 平權
推動在宅醫療,整座部落都是行動看診間:都蘭診所為東海岸撒下杏林花開的種子
穿梭台11線,蜿蜒於山海之間,不只在地人希望安老於此,無數過客也在此落腳。然而,想在美麗的都蘭終老一生,卻不容易,原因就是醫療資源的不足。以「支援在家生活到最後一刻的醫療」為宗旨,余尚儒醫師四年多前創立 都蘭診所 ,透過在宅醫療,提供就近而密切的照顧,為東海岸撒下杏林花開的種子,打開偏鄉醫療新篇章...
銀髮 · 照顧
解開約束帶,陪伴長輩重拾自在身體與自由心靈:長泰老學堂
自由的滋味不論古今,不分老少,都是一生企求。 長泰老學堂 創辦人林金立六年多前,在老年人口率全台居次的雲林縣,燒毀機構內所有約束帶,揭示打破既有照顧框架的決心,一步步實踐出零臥床、零約束、零尿布的照顧奇蹟。至今,推行自立支援超過十年,不只將過往經驗系統化為知識體系,向外傳播,更推廣台灣零臥床運動,讓觀念深入草根...
藝文 · 生活
經營有意思的獨立書店,推廣有意義的居家護理,任療癒感如河漫延:無論如河書店
漫步淡水老街,懂門路的內行人,會從街邊飲料店旁拾級而上,彎進無論如河書店,翻翻書、喝咖啡,或找女工談人生、聊心靈,進修健康知識。 無論如河 是全台首間以護理為核心的獨立書店,也是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的辦公室,兩年前更成立居家護理所,持續擴散護理專業的影響力。創辦人來自四位專業護理人員,意在打造一座療癒與藝術的基地...
銀髮 · 照顧
讓在地人照顧在地人,點燃部落共生互助的火種: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
順著大安溪堤防,駛向海拔五百公尺以上的泰雅部落,竹林、雙崎、達觀、桃山一路上行,看似重返傳統原民部落的路徑,卻同時也是朝聖創新照顧模式的旅程。照訪 伯拉罕 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創辦人林依瑩透過培訓在地照服員,集結部落力量共同照顧長輩,兼顧青年返鄉就業與傳統文化傳承意義,儘管山路蜿蜒難行,卻值得拜訪與關注...
銀髮 · 照顧
老後新選擇:跨齡共居作為方法 好好園館通往幸福老年的生活實驗室
邁向超高齡社會,跨齡共居成為新趨勢。 好好園館 創辦人紀金山,對外倡議與號招,對內凝聚與傳承,打造全台第一座青銀共居的共老聚落,在逐漸變老的社會中,推動長輩生活的無限可能。藉著開放、自主、彈性的場域,營造跨齡社會網絡的連結,建立自己老後都想住的地方。未來更希望將成功模式推向全台,勾勒長輩未來生活的一百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