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

【變革行動:雲林篇4】萬豐醬油:讓乾蔭製醬的台灣味成為世界人文遺產 專訪第三代製醬人 吳國賓

全台灣唯二的乾蔭釀造熟成醬油廠第三代製醬人吳國賓,從一位科技新貴轉型成為台灣製醬達人,如何將雲林的在地品牌打造成精品上架?讓我們來看看他的故事

【變革行動:雲林篇2】專訪文化保溫瓶負責人李依倪 立志「為了雲林而走出雲林」的文化專業者

來自雲林的文化溫和份子?!文化保溫瓶負責人李依倪跟你分享他如何從雲林眷村保存運動出發,尋找可行的文化商業模式。

【ESG 跨域合作】如何在生活中實踐物資分享循環的環境與社會價值?專訪贈物網林逸欣&陳書瑤

原本只提供個人分享物資的媒合平台贈物網Give Circle,現在也開始提供企業 ESG 服務,這之中的轉變是如何做到的呢?就讓贈物網的林逸欣&陳書瑤跟你分享

【ESG 跨域合作分享】專訪愛長照紀鈞惟總監:如何攜手企業協助員工兼顧工作與家庭照顧?

專門關注高齡議題的愛長照,要如何與企業的 ESG 議題相結合?讓愛長照紀鈞惟總監親自告訴你!

【專訪】 Bestmade 人學院兩大電商心法:避開領域巨頭、聚焦做深堆積木 專訪人學院創辦人 Atwood

從 AI 工程師跨足人體工學,Bestmade 人學院創辦人 Atwood 與你分享他的兩大電商心法。

【專訪】青藝盟創辦人 余浩瑋讓年輕學子在戲劇學習中找到新的生命可能

走過十幾個年頭的青藝盟以及花漾戲劇節都是出自一位來自華岡藝校的年輕人,他是如何透過戲劇教育來為特殊境遇青少年指引方向?就讓余浩瑋親自告訴你

專訪「勇氣即興」創辦人吳效賢——即興劇創作和應用的探索之路

疫情期間,我們開始探索數位化可能。疫情爆發後,我們開始製作 Podcast、拍攝 YouTube 影片。和文策院合作後,我覺得即興訓練還能有所延伸,如心理安全感的建立。透過即興訓練,我們可以讓人們在舒適安全的環境下,自由表達並願意冒險。利用這些技能協助企業,特別是在招募人才時,能夠更快且清楚地了解這個人的特質。

【專訪】創辦人林佳鋒 故事工廠 open-house:從劇團台前與台後談領域專業和永續人文影響力

如何讓好的作品在固定地方長期演出,需要從國家文策院投資,同時也需要企業或集團參與共融。我期待不久的將來可以看到這種事情發生,透過媒體報導,吸引年輕人走進劇場或參與藝文演出。這樣才能透過市場機制和口碑行銷的力量,讓更多的人認識並欣賞表演藝術。

專訪 阮劇團創辦人汪兆謙:20週年下一步,拆房子、回頭做小事

成功,或者是遵循著都會區的戲劇發展邏輯,慢慢就覺得很多是一種「膨脹」,並非自己的初心或和自己認知的本質一致。目前身為團隊的創辦人和藝術總監,我給自己最大的任務就是「拆房子、去膨脹」。 在那個為了證明自己與發展的階段,為了成功,採取了台北的方法。結果慢慢感到,本來是「嘉義為體,台北為用」的出發點,到最後,為了用的成功,連原本的體也逐漸變質。目前我們的房子有太多不屬於本質源頭的膨脹,我想開始好好來拆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