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日期|

開放式協作精神 為「知識平權」的推動承先啟後:專訪台灣維基媒體協會秘書長 王文岳

2021 年是「 維基 百科」的 20 週年,二十一世紀以降,這個白底灰階、佈滿密密麻麻文字、收藏各種知識的線上百科全書成為全世界最熟知的網站之一。

維基百科由美國非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所成立,透過建構可信賴的免費線上知識平台,推動開放知識、知識平權等目標。在基金會整體藍圖中,更針對教育、旅遊、新聞、生物學等主題領域發展專案計畫,同時也與世界各地分會共同合作,將理念推展至全球。

不同世代 維基 人 匯聚起台灣社群能量

作為中文區第一個官方承認的分會,「台灣維基媒體協會」十多年來,也呼應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宗旨,投入開放知識的追求與實踐。回到當時,台灣成立維基媒體分會的契機,源自於不同世代「維基人」(註1)累積起的豐沛社群能量。協會現任秘書長王文岳分享:「早在 2001 年維基百科剛成立,就有來自台灣的社群夥伴投入,成為國內第一批維基人,隨著社群逐漸增加,這股能量累積成為成立台灣分會的重要基礎。」2007 年台灣維基媒體協會正式成立,同年更主辦了第三屆「維基媒體國際會議(Wikimania)」,也是此會議第一次在亞洲舉辦,為台灣分會參與國際維基社群立下重要的里程碑。

註1:維基百科人(Wikipedians),通稱維基人或維基編者,是指在百科全書網站維基百科上撰寫條目、維護站務和為維基百科編寫條目的編者,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是以志願者的身分活動。由於維基百科的開放性,所有的網友都有機會成為維基百科的編者,包括IP使用者,即維基人。

然而,在舉辦完 2007 年國際會議之後,台灣維基社群能量幾近耗盡,協會從此進入沈澱期,直到 2011 年由三位新世代維基人發起「台灣社群復興計畫」,以舉辦定期聚會開始,從不同地域、主題、專業領域切入,發展出每月一次的「維基寫作聚」、女性專屬的維基社群「薇姬的房間」、以醫學領域為主題的維基社群等,逐步凝聚起散落四周的社群。同時,協會也陸續引進「維基愛古蹟」、「維基愛地球」等維基社群知名國際活動,此時沉澱許久的社群能量開始發酵,與公部門、學校等各方合作專案陸續開展,協會也漸漸發展出穩定的營運方針。

開放式協作編輯 多元計劃開展 落實開放知識精神 

不論在台灣或著國際間,「維基百科」一直是維基媒體基金會最廣為人知的計畫。「開放式協作」是維基百科最大的特點,任何人皆可以為維基百科新增條目、為條目編輯自己認定正確的內容。現代資訊傳播快速,新的科技、技術、知識不斷更迭,相較傳統百科全書耗時耗力的編輯方式,維基百科讓知識條目生成的過程更有效率,且更能反映當代趨勢。

「對於維基百科,最多人無法理解的問題是—為什麼沒有事實查核的團隊?平台如何防範假資訊?」王文岳說明,在編輯百科條目的過程中,需要針對內容提出具有公信力的資料參考來源(大多為論文、主流新聞媒體報導),如有假資訊的情況產生,則任何一位發現的使用者皆可以針對錯誤進行編輯修正。假使內容持續被惡意修改或破壞,社群中的管理員才會進行更進一步的處理,像是對條目進行保護,或是調停之間的爭議。「在維基百科裡,每個人都是編輯,也都是內容審查員,沒有嚴謹複雜的機制,全都倚靠社群夥伴自發性投入。」

台灣維基
維基數據跨領域論壇工作人員(圖片來源:載於維基共享資源)

然而,在王文岳的社群工作規劃中,提升中文維基百科的條目數量已經不是社群首要目標,而是更注重於不同面向專案的發展,進而透過專案工作的執行,扣合到協會所關注的領域與目標。現階段台灣維基媒體協會除了與大學、高中長期進行維基課程合作,也與公部門、不同領域團隊、專家探討開放知識的各種運用可能,如針對藝文、音樂、影視等領域條目的編輯推廣、台灣茶文化的知識建構等。在「Wikidata Taiwan」專案計畫中,社群夥伴則透過轉譯現有的散文資料變成結構化資料,成為提供電腦、AI 讀取、運算的資料。透過多元計畫的開展,開放知識的精神也隨之在各個領域中落實。

台灣維基媒體 2030:推動知識平權 多元語言是關鍵

以「服務」與「平權」為策略方向,維基媒體基金會宣布,將以在 2030 年完成自由知識生態系重要基礎設施為目標,讓可信賴的知識深入世界每個角落。「簡單的說,過去你敲維基的門就可得到知識,未來你不用敲門,知識就會送到你家。」

呼應這一項發展方針,台灣維基媒體協會將以發展「多元語言」作為接下來的工作核心策略。王文岳認為,推動知識平權,必須先解決語言隔閡。在過往經驗中,因為語言不同,亞洲區維基社群在國際參與上長期處於弱勢,即便多元語言的議題在基金會提出多年,卻一直沒有被好好討論與重視。

在台灣,語言消逝的問題也正在上演。以台灣國會接受多元語言質詢為啟發,王文岳期許未來在任何一場台灣維基的活動或會議中,參加者都能擁有以母語、各種語言發表談話的權利。同時,也將積極推動台灣不同語言版本的知識條目出現在維基百科中。

台灣維基
2021 撒奇萊雅維基媒體工作坊,搶救台灣瀕危原民語言。(圖片來源:載於維基共享資源)

「語言一直是知識傳播過程中最大的阻礙,但是每種語言的存在,都蘊藏著不可替代的知識與文化內涵。打造多元語言包容的環境是唯一的解答,除了確保所有聲音被聽見,背後更深遠的意義是讓珍貴的文化被重視、理解、被留下。」王文岳堅定的說。

邁向未來的時代,開放知識的影響力或許比最初設想的還要更深、更遠。

 維基 媒體協會
台灣維基媒體協會秘書長 王文岳

info
台灣維基媒體協會

文 / 白騏瑋
圖 / 白騏瑋

原始檔案載於維基共享資源,原始連結如下:
圖組一:左上中上右上下圖 / 圖組二:
圖片三 / 圖組四: / 圖片五


延伸閱讀:

樹冠生活ISSUE10:透明化資訊社會

關於 AI 時代,你需要知道的是:專訪台灣人工智慧學校 蔡明順、侯宜秀

自己的歷史自己寫!成功大學歷史系將維基融入歷史教學,不只將台灣歷史人物編進維基媒體,建構數位知識基礎,更有望解決資訊孤島課題!


你也會「維基」一下嗎?一個高中生如何共同推動台灣維基媒體運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