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屆金曲獎典禮那天晚上,我坐在電視機前面看著新人獎入圍者,一個都不認識,感嘆自己真的是老了。得獎名單一宣布:「恭喜 ?te!」竟然是個我連怎麼念都不知道的名字,真是備受打擊!
這位全身亮粉紅,配上一頭紅髮的「壞特」走上舞台,弟弟告訴我她剛從醫學系畢業,為了以後不被病患認出來,才故意把臉都遮住,從未以真面目示人。許多歌曲也是在醫院值班室和宿舍創作出來的。
準醫師竟同時是金曲獎最佳新人?她的經歷頓時讓我佩服不已,欣羨厲害的人彷彿做什麼都可以很出色。
隔天在社群上,曾參選台北市長的台大教授李錫錕發文:「準外科醫生獲得金曲獎最佳新人獎,你放心給她開刀嗎?」立刻引爆討論,我看到這段文字先是傻眼,想說這兩者有何衝突?但也開始思考不同世代對於職涯與專業的看法,確實因為環境背景而相當不同。

從「一個蘿蔔一個坑」到「狡兔好幾窟」
從工業革命以來,人們對職涯的想像就像工廠的生產線,是線性的,一個蘿蔔一個坑。
一個人從高中選類組、大學科系開始,就朝著單一職涯前去,專業之間彼此不干涉,也互不關心,上游的人做好自己份內事務交給下游後,剩下的就不甘自己的事了。
這是因為過去的資訊流動沒有這麼發達,培養一名專業人士的成本較高,他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與成本,才能獲取相關的領域知識。所以鎖定一個蘿蔔坑後,好好地做足自己的工作,擁有單一領域的專業,就已經得以立足了。

但 20 世紀末開始,網際網路興起,各種資訊像洪水一般襲來,人們對職涯的認識多了更多想像,取得相關知識的機會也大幅增加,網路上充滿付費和免費的學習資源,都是幫助人們發展多元專業的最佳培養皿。
就以近年來被學生族群票選為「最想要職業」第一名的 Youtuber 來說,這份工作背後代表的是品牌經營、腳本企劃、主持演戲、服裝髮妝、場景設計、影像拍攝、燈光、後製、廠商洽談、社群經營等多項技能的組合。以往在電視節目裡,這些專業都是由不同人員負責,但如今藉由科技的輔助,和越來越平價的器材設備幫助下,都可以由一人一條龍完成。
也有許多 Youtuber 跨足電商事業,或是開啟手搖飲料店,又是更加不同的專業領域,但同樣擁有好表現。
或許是因為大環境的變動越來越快速,單一的專業技能已不能帶來終身的保障,或是滿足身心靈的需要,就以 2020 年爆發的疫情來說,一個大浪就讓許多產業重創,如有多元的組合技能,就像狡兔好幾窟一樣,可以在其中一個洞被淹沒時,趕快跳往下一個通道。

讓不同面向相輔相成 進而使個人完整
知名職涯發展顧問愛瑞克在著作《內在原力》的第一頁,放了一張新舊時代的工作分類法——舊時代的分類是一條線性光譜,兩端分別是偏向科學與偏向藝術,兩者對立,互不關聯;但新時代的分類法是一個圓形圖,兩端彼此相連,像個漂亮的圓形彩虹一樣,互相映射,顯示未來將是跨學科的職涯組合,一個人身上同時擁有多種身份,會越來越常見。

天后蔡依林玩翻糖蛋糕奪得國際金獎、醫師陳耀昌寫小說《魁儡花》等記下台灣的故事、舉重女神郭婞淳也認真自學鋼琴。每一件事只要認真去做,就能變成一項專業,即使出發點只是單純為了紓壓、為了愛,都能讓這世界看見,人的面向原來這麼多元,而不同面向之間是能夠相輔相成,更加完整個人的。人本來就是理性感性兼具,有著無限可能,不需限縮在單一職業。
當然李教授或許是擔心,醫者的專業攸關人命,是一份需要謹慎對待的工作,怕壞特會因為做音樂分心。壞特本人也回應:「原本自己有要試著過著斜槓人生,在大七的最後一年嘗試著要兼顧學業及音樂,還是有三個科目被當掉,而且實習的時候也覺得自己無法進步,還因此休學一年。大學讀了九年的我才發現有些人可以斜槓,但我試過了知道我能力無法兼顧,也會像李教授講的不會快樂。」
能夠引起大家對不同職涯發展的討論是好事,但我仍希望如果可以的話,我們以鼓勵和關心,代替質疑和批評,如有人的職涯發展與我們想像的不同,可以去想想是不是他的成長背景、過往經歷、天賦才華與我們不同,他有勇氣做出不同的選擇,代替我們去承受質疑與辛苦,又帶給世界更多美好,我們都該祝福。
就像壞特在領獎時在台上說了:「我是在體制內不斷往前跑的那種女生,我今年才畢業,20 歲當我感到迷惘的時候,我選擇休學停下來聽自己的內心,那是我人生改變的開始,請你們不要害怕,勇敢看自己內心的需要,謝謝大家! 」這段話一定同時治癒了許多迷惘者的內心,這也是一種醫者,對吧?
cover photo by Anthony Shkraba from Pexels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