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刊日期|

面對職場疫後餘波,AIA友邦人壽傾聽心聲,陪伴夥伴找到職家平衡:專訪台灣分公司人資長廖穗芬

疫情過境,餘波尚存。近兩年疫情影響,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無不受波及,不論是生活態度、生命想像,還是日常習慣,都產生長遠、甚至不可逆的改變,職場正是其一。本回專訪邀請到 AIA友邦人壽 台灣分公司人資長廖穗芬(後稱Esther),一來分享AIA友邦人壽長年在員工照顧的堅持;二來探討究竟疫情對職場文化產生什麼不可逆影響?是如何聽見夥伴心聲,一同實現職家平衡可能?

職場,原來可以這樣…

企業文化的體現往往從夥伴開始,AIA友邦人壽台灣分公司(後簡稱AIA友邦人壽)延續集團「健康長久好生活」願景,自2018年連續三年獲得HR Asia 「台灣最佳企業雇主獎」,背後的關鍵正是人性化的組織氛圍。

AIA友邦人壽

「我們每年都會進行蓋洛普(Gallup)Q12的敬業度調查,回應都很好,像是『在工作中,我覺得我的意見受到重視嗎?』這題,就年年都有成長,滿分五分,我們從4.5分逐年上升。」Esther語帶滿足表示。而根據研究統計顯示,相比薪酬制度,良好的組織氛圍更能促進員工發揮潛力,而良好的組織氛圍就來自於扁平化的團隊關係以及言論自由的程度。「太多的揣測上意,其實會造成員工無法進步。」因而創造溝通順暢的環境,不只讓夥伴心聲得以抒發,也讓管理層發現優化方向。

觀察AIA友邦人壽的辦公環境就能發現用心所在,每位主管的辦公室都是透明的,意在透過空間著手,傳達沒有距離的價值。而總經理不只開辦午餐談話,聽取不同部門、層級的聲音,也常以走動式陪伴,拉近距離,都致力創造勇於表達的工作氛圍,甚至辦公室的不同角落還設有小信箱,讓所有聲音能有被傾聽的機會。

AIA友邦人壽
辦公空間不只設有實體信箱,也可以透過QR Code線上回饋。

不只傾聽,更從人性角度出發

當翻閱AIA友邦保險集團於2021年出版的ESG報告,其中就指出「集團成員來自超過70個國家,有 42%高階領袖為女性」,Esther笑笑說,「其實台灣區一級主管的女性比例是67%,比集團更高。」儘管在台灣,金融保險業一直是女性居多的產業,AIA友邦人壽就有七成為女性夥伴,但能在管理層達到這個程度仍為業界指標,始終保持開放的心,致力消除性別不平等課題。

AIA友邦人壽
AIA友邦人壽每月咖啡分享日都鼓勵夥伴分享心情,圖為國際婦女日時的紀錄。(圖片來源:AIA友邦人壽)

「我們蠻專注員工照顧的細節部分,例如近幾年從員工健檢報告發現,不少夥伴有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所以如果三個體檢指標數都偏高,就會有關懷行動,透過護理師安排講座、活動,去陪伴夥伴注意身體狀況。」呼應著企業「健康長久好生活」的理念。而說起員工福利,不少人關心的休假時數,其實入職AIA友邦人壽的第一年,就有優於勞基法的14天年假。甚至早在十年前左右,就聽見夥伴心聲,加碼兩天家庭照顧假,還可以按小時來請,符合小孩接送、看病等用途,都在小細節追求人性。除此之外,每月五號有咖啡分享日時間、每年1111光棍節更被選為「夥伴感恩日」,與訴求採用在地食材的台灣地方團隊合作,邀請夥伴一同聚餐。其實多做一點點,就能更貼近夥伴的心。

AIA友邦人壽
定期舉辦員工健身活動,由專業教練員帶領夥伴通往健康長久好生活的願景。(圖片來源:AIA友邦人壽)

持續學習的面向,AIA友邦人壽目前也提供Linkedin learning、天下創新學院、Master Cheers等線上課程,讓夥伴個別用自己的方式去學習,訴求自主,自然不會強迫,但從線上課程的完成率來看,都有超過五成的夥伴完成學習,創造良好共學環境。「我們希望資源出去後,夥伴是真的有收到效果,真的有使用。」Esther如此說道。

大離職潮、居家辦公,疫後職場大轉變?

聊到職場的疫後餘波,Esther坦言。「疫情其實讓更多人感受到兩個層面的影響,一個是個人層面的,會讓人覺得應該要把握時間追求夢想,如果有一個未竟之夢,是不是該即時行動?一個是家庭層面的,在更長時間陪伴家人後,我們也發現很多女性更深刻地感受到家庭期待,蠻多人都在這時決定回家陪伴孩子長大。」

疫情無徵兆地到來,當無常成為日常,內心反思自然超越過往,刺激著個人與社會一同重新思考究竟要的是什麼。對生命的追尋,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離職潮,2021年美國就有近7,000萬人離開工作,其中七成是自願離職。「疫情第一年,其實在台灣還看不出來有像國外的大離職潮出現,但今年就比較明顯了,公司福利越來越好的同時,年離職率相比疫情前上升了約5%,大概來到20%。」不可否定地,疫情仍舊影響了整體就業市場與職場心態,Esther更發現,許多年輕工作者在彈性職場模式成為時代下的不得不時,更願意擁抱斜槓生活。

除了離職潮慢慢出現漲潮之勢,邁向共存的今日,仍有許多企業維持著居家辦公模式,Esther對此則持保留態度。「就我觀察,其實居家辦公往往更累,因為主管看不到人,就只能在電腦上看回應訊息的時間,不論主管還是職員就都要一直掛在電腦前面,很擔心漏掉訊息,這樣其實對工作關係是不友善的。而工作效率上,常常也只能在線上一直開會,但有沒有結論?能不能執行?都很難去追蹤。雖然居家辦公可以運作,但我感覺整體比較沒有效率。」而Esther也看見不少家長的有苦難言,疫情期間其實不只需要學會如何與病毒共存,更要練習與孩子共存,當疫情趨緩,能重返辦公室時,就發現很多夥伴還是歡天喜地地回辦公室上班。

反思居家辦公影響,作為強調人與人實體服務的金融保險業,AIA友邦人壽經過內部討論後,考量不同部門的工作取向,尊重夥伴希望居家辦公的聲音,便以公平性為原則,推出兩個選項供夥伴選擇,一是每週二、三、四可選擇一天居家辦公;二是每月多一天身心假。自去年開始施行以來,其中有20%夥伴申請居家辦公,57%申請身心假,總計有近八成夥伴使用疫情後的新措施。「疫情之後,其實不論企業還是政府,都應該重視彈性與多元,而不是緊抓著一個標準去堅持實行。像居家辦公就對內勤夥伴比較可行,但外勤夥伴也應該受到照顧,所以就必須有不同選擇,而不是只有單一標準,畢竟保險服務講求個別化保單搭配,勢必需要實體互動,才好協助客戶選擇個人服務。」秉持彈性與人性,放下單一標準,不論是服務客人還是照顧夥伴,AIA友邦人壽都走個別化服務。

AIA友邦人壽
AIA友邦人壽台灣分公司人資長廖穗芬。認為工作環境應努力符合人性。

平衡與否,其實在於自己

疫情至今,邁向共存之際,儘管趨於平穩,卻仍有餘波盪漾,不只鬆動了職場既有規範,更讓人們重新反思職家平衡的議題。

一直在外商服務,Esther從美國運通、花旗銀行,到已服務十年的AIA友邦人壽,回想起過往的就業經驗。「以前我在銀行平均都十點下班,這對我一輩子在政府單位服務、四點就下班的父母來說,簡直難以想像,即使在美國運通時期六點下班,他們也會覺得晚,但我不覺得這是血汗,而是每個人看的重點不一樣。」當問起人資長心目中的平衡,Esther表示「平衡這件事其實不能單用時間來看,不是說要追求上班跟生活的時間一樣,而是有沒有從這兩方面都獲得滿足。之前我們有位夥伴有個海外生活的夢,他就提早一年半跟主管談這件事,主管告訴他可以用一年多時間去積假,不夠就讓你留職停薪,後來他真的就出國遊學四個月,我覺得這就是平衡,能夠在現實跟理想間找到方法,得到支持,也能兼顧彼此,實現了夢想也守住了工作,不一定需要離職追夢。」

作為創造勞資雙贏的人資角色,Esther不只對於職家平衡有深刻認識,也透過具體行動,持續為職場環境投入貢獻,足以為鏡。其中關鍵,正是以人為本的彈性與人性,讓面對如疫情般未知的挑戰,都能逢凶化吉,而今年AIA友邦人壽也推出最新員工價值主張為「相信更好」,想必就是在傾聽的基礎下,陪伴員工共創更好、更友善之職場環境。

AIA友邦人壽

Info
AIA友邦人壽官網
AIA友邦人壽粉絲頁

文 / 黃筑瑜
圖 / 黃筑瑜


延伸閱讀:

當問起工作的意義,你的答案是?專訪得人資源整合創辦人蔡淯鈴

相關文章